2017年,上海或有哪些大动作?
上海养老网 刘喜凤2017-01-18 00:00:00 分享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上海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转型的重要一年。2017年,上海市会有哪些养老等民生亮点事件值得我们期待呢?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一、上海市将新增养老床位7000张

      上海市民政局消息,2017年工作的特别之处在于,要继续扩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年将新增7000张公办养老床位。


      二、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上海市今年起在徐汇、普陀、金山三区先行开展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两类人可以享受长期护理保险,一类是本市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员,也即职保人员,另一类是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也即居保人员。试点阶段待遇享受人群暂定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经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失能程度达到评估等级二到六级的长护险参保人员。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清单共有42项,包括27项基本生活照料内容,比如协助进食、进水,手、足部清洁,整理床单,协助更衣,药物管理等;15项常用临床护理内容,比如鼻饲、药物喂服、导尿、皮下注射等。这个清单整合了目前已有的居家照料、高龄老人护理计划、养老机构照护以及护理院常用临床护理项目。


      三、上海市将推出二代社保卡

      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保卡,在标准规范、发放对象、业务功能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为此,上海市政府本着“整合现有资源、方便群众使用”的原则,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研究将包括社会保障和居民健康在内的有关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应用集成于新一代社保卡中。2017年,上海市第二代社保卡正在推进中。


      四、上海市推进分级诊疗,“1+1+1”签约服务全覆盖
      2016年3月份,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上海出台了《关于完善本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家庭医生可充分调动卫生资源,构建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对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管理的改革,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可以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优先满足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需求。

      目前,全上海市试点社区共签约居民约100万人,现阶段平均每天还以8千到1万人的数量在增长;共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逾10万张。到2017年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将拓展至上海所有的社区;到2020年底,力争家庭医生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家庭。


      五、上海市将继续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政策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2017年中国房产楼盘的发展方向,强调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2016年1月25日住建部的“上海: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 今年新增保障住房5万套”以及“2016-2017上海房产限购政策细则”来看,上海市在2017年将继续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政策,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细化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调控政策,加强资金管控和市场监管,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上海市将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养老金、低保等待遇标准的调整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第十条:“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实施后,如本规定第六条所规定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应当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上海今年或将继续调整最低工资,但会考虑经济幅度问题。养老金方面,2017年上海养老金调整方案还未有具体的方案,但据2016年上海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继续提高10% ,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5元。其中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5元,并在上述基础上,将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54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645元;镇保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70元养老金;企业退休金每人每月增加130元。

      另外,2017年上海将适时启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在保险业人士看来,此举将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等问题。




      七、上海市将构建药品招标采购体系

      2016-2020年是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目前,上海市已对十多种药品进行招标采购试点。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已召开了全行业会议部署药品回扣专项整治,设立卫生医保联合投诉电话。

       2017年,上海正着力加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建设,强化公立医院综合预算管理,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责任,覆盖基建项目、大型设备采购等;加快建立有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努力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得以体现。这对广大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八、上海市制定专项规划缓解供需者的矛盾,减缩儿科候诊时间
      2016年12月份,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等印发《上海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规划(2016年~2020年)》。《规划》确立两大目标:一是满足儿童的基本健康服务需求,到2020年,力争全市每千名0~14岁常住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1.55人,核定床位数不低于2.2张;二是重点关注孩子的就医感受,实现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挂号后急诊平均候诊时间不超过1小时,门诊预约挂号后平均候诊时间不超过2小时。

      2017年,上海市将逐步提高市级医疗机构儿科门诊预约服务比例,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安排优先就诊。


      九、上海市将持续鼓励及提高就业创业的质量

      就业是大部分民众的最主要来源,2017年1月10日,上海市出台就业援助新政策,将长期失业青年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2017年上海要消除‘零就业’家庭。”市委书记韩正在十届市委十四次全会第一次大会上这样表态。据介绍,新政策在完善原有“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将需要重点关注的长期失业青年、“一户多残”家庭成员、大龄被征地人员等纳入了认定范围。新政策从2017年1月1日起已经开始实施,可想而知,就业创业这一点上,也将成为今年上海市狠抓民生问题发展的一大重点。


      十、上海将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首次招生录取工作
      2017年将是上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完全落地的第一年,中考改革方案也将在今年初一新生开始实施。

      2017年起,上海考生将采取3+3模式,即高考3门学业等级考3门累加作为最好报考高校的总成绩,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门学科任选3门参加高考。与此同时,2017年上海市在扩大中高职、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实施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行动计划。


      十一、上海正编制实施《“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

      作为健康城市样本,当前,上海正在编制《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将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确定的行动纲领为指引,加快建设健康上海,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群众健康。


      十二、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将于2017年3月25日起施行
      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于2016年12月29日下午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7年3月25日起施行。
       新版《条例》在总则中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规定了严格管理道路停车、严格管理车辆和驾驶人、强化非机动车的源头管理等内容;规定了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和使用、慢行交通网络建设、交通组织方案调整、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内容;规定了严格、规范、文明、便民执法的相关内容,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推行预约、“一站式”等便民措施。

      十三、2017上海市地铁新线建设启动、首条BRT快速公交线路有望通车
      从2017年至2025年,上海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地铁19、20、21、22、23、24、25号线,嘉闵线和机场快线。这些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将包括进出上海的城际铁路,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且与目前已经在建的14、15、17、18号线等地铁项目并不重复,均为全新。此外,据1月6日上午消息,上海地铁在建17号线的首列新型列车1701号列车已安全抵达上海的“新家”——17号线朱家角车辆基地。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6月15日消息,上海市在建的首条BRT快速公交线路的走向是由南桥汽车站经南奉公路、贤浦路、南行港路进入浦星公路至东方体育中心,线路全长约33.5公里,预计2017年全线建成通车,届时将横穿浦江镇和浦锦街道,连通浦东新区和奉贤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