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市场“孝爱庄园”使出洪荒之力
中国网 2017-01-19 00:00:00 分享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这意味着除了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设施继续推进以外,市场增量部分将以民营养老机构为主,除此之外,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即将成为养老大军的一员,两个年轻人要养四个老人的事情将不再是个例。这一切都意味着,2017年养老市场将开始迎来新的变化。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据悉,北京孝爱庄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借助这一股东风,北京孝爱庄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使出“洪荒之力”,开启2017“新型养老”新纪元。“北京孝爱庄园”创始人蒋毅民先生提到:“目前国内老龄化显增长趋势,我们孝爱庄园已经在养老行业做了很多年,我们的初心就是希望能让更多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爱,老有所居;未来我们还会往生活服务去完善,解决政府压力,迎合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冬去春来,岁月无声。2017年的春节将至,在外创业、工作的年轻人,以及特殊职业的从业者(如春晚职员、机场工作者、医院从业者、以及值班的新闻工作者等);难免因工作无法回家一起和家人团聚的尴尬局面;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下降,给老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并出现了新的趋势。北京孝爱庄园服务有限公司刚好解决这些问题,更愿意为这些无奈的从业者、创业者提供一个两全其美的过年方案。把父母接到北京,让老人在孝爱庄园一起过年,年轻人工作空闲时又可以去陪伴父母···这样的方式是不是让众人很满意?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

  “空巢”生活来临

  根据资料显示,最早响应生育政策号召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逐渐进入养老期。此时,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成长起来,开始走上社会,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和自身的家庭责任,如参加工作并不断走上管理岗位,如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甚至有了孩子,因此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减少,为人子女的角色逐渐减弱。更特殊的是身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他们两个人大多要照顾四个老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有可能注定要经历漫长的“空巢”生活,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老人也会越来越多。这无论是对独生子女来讲,还是对老人来讲都充满了挑战。

  因此,《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来对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院均有一定的需求。多数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对自己将来的养老作出了规划。部分独生子女父母入住养老院、大部分老人居家养老将是未来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居住安排的选择。

  老人更渴望精神生活

  此外,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之外,老人在养老过程中还面临着精神生活匮乏的问题,如孤独、被需求感低等等,这让他们纷纷选择打麻将、跳广场舞。除此之外,别的选择并不是很多。

  因此,在全面开放养老市场的过程中,政府和民营养老机构在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服务之外,更要注重给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服务。而这个问题也是目前中国养老过程中日渐凸显的问题。

  以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为例,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因独生子女与父母分居,日常见面少,亲情交流减少,很多老人感到孤独、“冷清”“无价值”即被需求感低。

  如今年63岁陈先生夫妇,他们有一个女儿,早已嫁人,虽然和女儿女婿在同一个城市,但是他们一家人可能一周才会见一次,毕竟他们还有男方的父母要照顾,家里还有孩子,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越来越少,大多是吃顿饭,聊两句然后就匆匆离去,因为孩子还要睡觉写作业等等,家里也要收拾,忙得连轴转。特别是陈先生从学校退休后,家里就更安静了,用他的话来讲,除了电视机的声音,一点生机都没有。

  陈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数据显示,在社科院人口所访问的分居家庭中,子女与父母每天见面的比例不足30%。近50%的家庭每周或只有每月能见面;在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独生子女父母中,近40%不愿与子女讲出自己的心事或困难。

  类似的事情在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老人那里也时有发生。子女上大学到参加工作甚至结婚后,并不能像以前那样可以时常陪伴在他们身边。因此,老人时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冷清、无助等,这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十分脆弱。

  这就要求政府和民营资本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忽略老人的精神生活。

  这一点《意见》也明确做了安排,它要求养老社区除了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上门服务外,还要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服务,并鼓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院,方便亲属照护探视。据了解,目前民政部、财政部经遴选公布了26个地级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民营资本迎来春天

  因此,不管是民营资本还是政府机构在全面推进养老市场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居民新的需求和变化。尤其是民营资本要重点发力。特别是2016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让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以后,民营资本深层入场,将会进一步改善我国养老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结构。

  根据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人有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而到21世纪50年代,我国老年人数量将超过4亿人,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此外,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速长期保持在4%以上,是同期人口增速的9倍,并将在2050年达到峰值。其中城市老人空巢率达到了51%以上,独居失独老人数量大,结构比较复杂。

  这意味着关乎民生的养老产业将释放巨大经济能量。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带来了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商机,到2030年可能增至13万亿元。

  而目前来看,中国的养老市场仍以政府推动为主,民间资本为辅。而新意见出台后,公办养老机构将会逐步进行改革,转变成企业或者变成公建民营,并鼓励实施服务外包,形成以市场价格为主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机制;此外,对于外资来讲也是一大喜讯,从今以后,境外投资者在华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国家更是鼓励他们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这一切将有利于民营资本在养老市场中大施拳脚。

  但是,除了城市养老问题之外,我国农村养老就更存在问题了。长久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严重不足,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早已有之。一些农村高龄空巢老人,受子女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拮据等影响,大多以自养为主,高龄老人仍干着沉重的农活,此外,传统乡土观念的转变,“养儿防老”受到冲击,再加上市场化的养老模式因成本高、农民传统养老观念难转变等,让农村养老问题更为尖锐,甚至出现了“养老断层”。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7年1月1日,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健康基金、中华志愿者协会敬老助残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支持指导;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老年产业研究所、社会养老模式创新研究中心、孝爱文化继承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孝爱庄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孝爱家和(消费敬老养老服务平台)正式成立。主要服务于消费养老、旅游养老、居家养老、健康养老、孝爱教育等各项领域指标,打开2017年养老产业新格局。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孝心不等待,关爱夕阳红。由北京孝爱庄园养老服务公司发起的“相聚北京孝爱庄园过大年活动”,以“孝爱中国梦,传递‘爱能量’”为主题,自2017年1月24日起至2017年2月6日的新春佳节时间,邀请50名老年人参与共计15天的爱心中国年之旅。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