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天津礼堂大剧场召开,早晨8点钟,代表们陆续来到会议现场,“前沿”客户端手机直播了现场情况,同时,天津市人大代表、市民政局局长吴松林接受了手机直播采访,向网友们介绍了天津市养老方面的新举措及民政部门2017年的重点内容。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推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养老资源向三方面倾斜
2017年,天津市民政局将继续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将养老资源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倾斜,保障困难失能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我们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方面,都将有新的举措。”吴松林直播中介绍说。
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将提高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标准,将轻、中、重三个照料等级的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200元、400元提高到200元、400元、600元。同时,将农村困难老年人逐步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护理)政府补贴范围,在全市涉农区普遍开展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城乡统筹试点。扶持“互联网+养老”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服务覆盖扩展100个社区。除此之外,还将配合卫生计生部门,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基本医疗签约服务。到2017年完成签约120万人,到2020年实现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在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向农村和城镇空白街道倾斜,新建30个照料中心或农村幸福院。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扩充日照中心的服务功能,推动30个照料中心转型升级,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运营,使其成为社区养老、日间照料服务、智能居家服务“三合一”平台,来推进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改革。还要探索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在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养老机构收住失能老年人运营补贴标准,通过差别化补贴,鼓励养老机构收住失能老年人,缓解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负担。采取“公开轮候、评估入住”的办法,使公办养老机构在保障特困老年人自愿入住的基础上,加速转向以收住失能老年人为主,进而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转型。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方式,鼓励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经营照料中心,把机构内的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等引入社区家庭,来推动养老机构社区延伸服务
这些民政部门重点内容看看是否与你息息相关
除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困难群众保障、社区治理创新、农村留守儿童等方面,都将成为2017年民政部门的重点内容?
吴松林说,困难群众保障工作方面,今年将继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加大农村低保标准调整力度,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一。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提高门诊救助标准,扩大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范围,全面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出台《天津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建立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制度。
深化社区治理创新方面,修订完善美丽社区创建指标体系,健全美丽社区动态监督机制,至少创建100个美丽社区。进一步加强城乡结合部居住区社区组织建设、旧楼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和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实践,全面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此外,民政部门将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健全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为主题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
“同时,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加强优抚安置双拥军休工作,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婚姻收养登记、殡葬服务等专项事务服务管理能效,不断完善民政系统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和保障民生水平,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吴松林说。(前沿新闻记者/鲍燕谢鸣驰姜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