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石刚接受新华养老专访。
石刚:养老产业信息化是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访北京信息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石刚
北京信息管理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信所)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下属单位,成立于2003年,主要为各行业提供领先的IT管理咨询、信息化产品与服务。十余年,北信所始终围绕首都经济建设需求,着力技术应用研究,热衷于公益事业,多次承接《痴呆老人社区照护试点项目》、《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信息化公益服务》等多个政府购买项目,在卫生健康、智慧养老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在北信所所长石刚看来,在老龄化社会日益严重的中国,养老服务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也是养老服务业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新华养老频道专访北信所所长石刚,力图为我国养老服务业信息化提供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与先进经验。
新华养老:养老产业信息化何时提出的,是一个什么概念?
石刚:养老产业信息化早在我国“十二五”规划时就提到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都有相应的条款提到使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
养老产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项目工程,做到覆盖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以及对全国老年人服务状况的系统数据统计,才算是完整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一旦掌握了这些情况,对于政府层面、养老服务行业、养老机构、社会公众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比如说,政府可以掌握动态信息,增强监管和指导效能。统筹确定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点的数量、布局、规模、扶持方向,增强规划的可持续实施性,避免规划不合理和浪费资源等现象;
对于养老服务行业来讲,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加深行业认知,推动行业发展,有力促进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在养老机构中,推广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通过网上办公实现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建成以网络为支撑的机构信息平台,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将以社区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爱心门铃、健康档案、服务手册、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发挥社区综合性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新华养老:我国为什么会提出养老产业信息化?
石刚: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 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如何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让老年人得到适宜的照料,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上述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高效的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需求和社区、机构的有效对接,帮助构建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撑,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亟需大力推动。
新华养老:在推动养老产业信息化的道路上遇到哪些困难与阻碍?
石刚:截至2015年底,我国养老产业信息化经历了整个“十二五”规划,整个行业也呈现出许多问题。
第一、对于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认为信息化不过是决策监管服务的辅助手段而已,或者认为信息化就是购买一些信息设备、配备几套软件系统,把电脑化误以为信息化。
第二、对于信息化的投入不足。据统计中国养老机构目前在信息化上的投入远远低于美国养老机构在信息系统上的投入。
第三、对于信息化的参与不足。虽然目前社会资本对参与养老产业信息化有着蓬勃热情,但由于相关体制机制的问题,这种热情无法完全得以释放,并优化为产业推动力。同时社会公众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第四、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不足。养老信息化的养老服务和产品层出不穷,但相当一部分产品由于性能、价格、政策等原因,其应用受阻,叫好不叫座。
新华养老:您认为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石刚:养老信息化绝不是一方就能解决的,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出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政府部门要担当养老信息化的先锋,用顶层设计引领相关发展。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建立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信息系统的技术规范体系、管理规范体系,实现全国养老服务业行业管理的信息化;
第二,养老机构要进一步优化信息化的平台和使用,争取最优费效比。充分利用已有的养老产业信息化技术为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助力;
第三,养老产业和社会资本要关注养老信息化市场,以创新性、革命性的应用产品和服务抢占发展先机,利用养老产业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发展自己,为养老服务业做出表率;
第四,每一位普通民众,都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时俱进的精神来接纳养老信息化新生事物,特别是老年人,要勇于接受新事物,享受养老产业信息化,为老年人带来的便利。
新华养老:北信所作为我国养老产业信息化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者,是否有落地的项目典范?
石刚: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普通民众自身健康的改善。目前我国慢病确诊人数超过2.6 亿,亚健康人群占总人群的70%左右。为此,北信所依靠自身在卫生健康、智慧养老等领域形成的独特优势推出灵芯健康加油站项目。
“灵芯健康加油站”包括健康理疗、健康体检、健康产品、健康饮食、健康之旅等项目。可实现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中医监测、经络监测、器官慢性疾病的筛查,是早期发现辖区高危人群以及对体检异常的居民及时进行健康干预管理的依据。
“灵芯健康加油站”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健康事业,倡导科学的食疗养生,普及健康知识,通过健康加油站建立全面的健康自检体验体系、治疗干预系统、健康指导系统、健康食品指导,以此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完善社区疾病管理体系。并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调动了社区慢病老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灵芯健康加油站中先进的“社区慢病康复云服务平台”, 以及“专职照护师+年青老人自服务+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不仅大大降低服务成本,而且实现慢病老人健康状况的持续的、动态的监控,进而使医疗费用明显下降,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这是社区康复护理理念和方法上的创新。
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北信所还十分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通过在灵芯健康加油站中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为老年人建设精神文化家园,提供各类品质生活服务和社交展示平台;通过灵芯健康加油站举办各种沙龙、讲座为老年人传授专业知识、系统性较强的老年教育,以及增进健康、友爱活动等个性化的娱乐休闲教育等方式。达到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灵芯健康加油站的建立,将各种医疗、体检机构的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延伸到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能够为居民提供近距离、易获取、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实现现政府、机构、群众多赢的局面。
截至目前,北信所已经开设两个灵芯健康加油站示范点,服务周边社区10余个,服务老人300余人。在未来两年内,将在全国建成30多个灵芯健康加油站,服务周边数百社区。力图成为我国养老产业信息化的发展蓝本。
新华养老:养老产业信息化的普及将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石刚:养老产业信息化的普及将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老年人信息服务平台将成为重要方向。老年人信息服务平台收集老年人的基础信息,一方面监测各地区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必要支撑。此外,由于老年人自身疾病史的特殊性,对于老年人群健康信息管理的医疗信息系统应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疾病管理信息系统产品将有巨大市场。
第二、基于云平台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成为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由各地方政府牵头,借助各类社会资源,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状,以老年人需求为基础,以智慧感知终端为手段,以云服务平台为支撑,实现基于云平台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该类智能化养老平台点对点的信息支持老人的日程生活,包括日程管理的提醒,健康服务信息的提供等,也可以应用于机构养老、养生养老、健康养老、异地养老、休闲养老等其他养老方式,有效改善各种养老方式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第三、家用健康检测、治疗、辅助智能终端将成为养老必需的工具。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家用健康检测、治疗、辅助智能终端将是社区养老,尤其是家居养老,必需的工具,一方面为老年人的日常健康检测提供便利,提供感觉、体力、认知损害训练辅助以及安全保护;另一方面,可以为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