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养老行业分析医养结合将是趋势
兴业证券 2015-10-16 14:502015-10-19 00:00:00 分享      

      老龄化进程加快和政策红利共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我国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以后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逐步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领域的政策相继出台和落实,养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本报告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医疗养老现状和商业模式向投资者阐述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关注点。


  老有所养: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制约当前养老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老年消费市场空间在2.7万亿左右,到2020年接近6万亿。现阶段国内未富先老和富者未老同时存在。虽然支付能力仍是限制因素之一,但国内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大众富裕阶层,是未来数年内购买高端养老服务和产品的主力消费人群,潜在客户也将逐步从高端向中低端扩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借鉴国外长期照护保险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群的支付能力,有望极大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老有所医:慢性病用药和长期照护产业将迎来长期的发展机遇。老龄化进程将推动慢性病用药的需求,慢性病用药市场扩容是确定性的趋势,与互联网相关的慢病管理也将迎来发展契机。国内目前养老服务业的体量同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缺口,医疗服务仍然同养老分离。未来医养结合将是发展趋势。


  老有所居:养老地产逐渐成熟。国内养老地产开发商将面临从赚“快钱”到赚“慢钱”的转变,充分发掘养老配套服务所带来的增值效应仍是当前养老地产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养老地产存在出售、出租和租售并举等多种运营模式,未来保险资金、开发商和养老服务运营商有望逐步分工,实现开发利润、租金收益、资产升值收益与经营管理收益的分离,实现风险收益的分拆和匹配。


  国外养老产业已较为成熟,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值得借鉴。美国养老地产高度成熟,养老社区各具特点,产品类型丰富。日本养老产业以精细化服务为特色,介护保险法的推出有力推动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养老产业现状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前后较为类似,从养老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模式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台湾养老产业以轻资产模式为主,养老机构多由医疗机构因竞争激烈衍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远程照护产业发展较快。未来专业化、连锁化将成为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内部分地区已开始借鉴国外做法试点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有利于减轻医疗和医保负担,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投资建议:受需求拉动和政策利好,国内养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众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我们看好具备医疗等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快速复制扩张能力的轻资产模式。建议在医药、地产等领域寻找积极转型介入养老产业的相关上市公司。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商业模式尚不成熟。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