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王奶奶今年78岁,是一位退休的教师,老伴早年去世。刚退休时,身体健康,经常参加社区活动,讲究家居整洁,爱收拾。8年前,王奶奶的家人就发现老人性格和行为有些异常:经常会手上抓着钥匙却四处寻找钥匙,东西也经常随处乱放,却常常责怪孙子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把电视机遥控器放冰箱、下楼忘了关煤气、去菜场买菜走到楼下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家人认为老人年纪大了,辛苦了一辈子,太孤独了,脑子不好使,老糊涂了。于是子女商量着就给老人在商品小区买了房子,想给老人换个轻松舒适的环境。老人搬到新房子后,他们发现老人性格有很大的变化,不爱说话、不爱出门,半夜还有时起床看电视,容易发脾气。家人认为老人怀旧、换了新环境不适应,于是子女决定抽时间陪老人在小区活动室,找到其他的老年人一起打麻将、唱越剧、跳舞。一段时间后,子女发现老人不但没有高兴起来,反而好像更糊涂了,有时下楼散步后,深夜也没回来。家人下楼去寻找,发现老人在楼下不停的转悠。当儿女问她为何不回家时,她说不知道家里住几层楼。子女误认为老人不喜欢新环境而做出的抵抗行为,决定让老人搬回原来居住地,他们发现事情并没有好转,老人连自己居住多年的房子都不认得了,多年街坊邻居也好像全然不认识。这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带老人到医院就诊。
王奶奶是“老糊涂”,还是生病了?像王奶奶一样的个案在广州是越来越多。经常听到有人在抱怨家里的老人是越来越怪僻:饭量大,不知饱;经常丢三落四;脾气古怪,完全像变了个人等等。对于老人的这些行为,较多的人都认为是年纪大,记性不好,老糊涂的缘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时就诊。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疾病,是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的老年痴呆症
认识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因生理、心理机能衰老,在外界强烈刺激作用下所引起的缓慢发展的智力缺陷症。它是人体脑功能失调的表现,是以脑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和智力衰退缺损为特征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障碍。根据其病因和表现情况通常有三种类型:
一是阿氏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这是最常见的病例类别,此退化性疾病的成因未明,而患者的衰退速度是渐进式。
二是血管性痴呆症(Vascular Dementia),主要是因连串的脑中风及血管病所致。患者衰退速度是梯级式。
三是其他导致痴呆症的成因包括情绪抑郁、营养不良、甲状腺分泌失调、药物反应、药物中毒等,此类痴呆症是可以透过服药减轻其病情。
老年痴呆症通常发生在50岁之后,起初症状并不明显,以健忘、情绪和人格改变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大症状明显的加重,最终在生活上无法自理。家人和周围人将老年人的怪异、反常行为误认为老年人年纪大、脑子不好使等缘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过了最佳的病发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延误了病情。因此,子女应该对老年痴呆症的特征和病情发展的阶段有较熟悉的掌握,才能及时发现病情,抑制病情恶化。此病情发展通常包括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丧失近期记忆,思考及接受新资讯有困难;对时间及方向感觉混乱;日常起居及自我照顾能力减退。
中期阶段:失去大部分認知能力(如学习、判断及思考能力);日常起居生活需家人协助。
后期阶段:完全丧失认知能力,起居生活完全依赖家人照顾。
在这三个阶段中,老年痴呆症患者(以下简称患者)主要有如下症状:记忆力衰退,影响日常活动;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对时间、地点和人物感到混淆;判断力减退;把东西放在不当的地方;对较抽象的观念出现问题;情绪或行为改变;性格转变;失去做事的主动性;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出现困难等。例如前面提到的个案王奶奶的行为,如果家人了解老年痴呆症,可能会早带老人就诊,而不至于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医院、养老院等机构的护理专区。广州市有7万多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但目前广州还没有设立专门治疗老年痴呆的专科医院。目前广州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现状是,早期只能在综合性大医院的神经内科治疗,而病人晚期治疗作用不明显。但此病绝大多数都是晚期发现的,患者本身缺乏判断力,需要专门的医生和病房,否则会出现病人走失、伤人、自杀等事故;该病是一种慢性病,住院治疗时间漫长,在综合性医院住院费用比较高,一般市民难以承受得起。
广州市的一些公办和民办养老院都开设了痴呆老人护理专区,为痴呆症的老人提供服务,切实地为家属分忧,为社会分忧。广州市老人院专门为痴呆老人提供了“醒神记忆”等智能训练,令不少老人经过训练,行为问题大大减少,语言表达和自理能力增强。并于今年9月份已开始动工兴建全国首座老年痴呆症患者综合大楼。海珠区社会福利院也专门设立了痴呆老人护理区。但是,目前机构和医院的护理专区能够容纳的患者仅在少数。借鉴香港的患者的照顾模式,我们可以在专业机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老人社会工作引进社区,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资源,建立社区康复网络和家庭护理照顾模式。
我国大力倡导社区建设,开展社区服务,特别是“星光计划”深入民心。社区居委会在加强老年人服务计划的同时,建立患者的社区康复网络,既有助于减轻专业机构的压力,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又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照顾技巧,使更多的患者得到较好的护理和康复。主要的做法是:
(1)建立家属支持小组。将社区内患者的家属连结起来,成立家属支持小组。促进家属认识此疾病及照顾技巧,增强家属的互助及减低家属的压力,让家属分享照顾患者时面对的困难及照顾经验,促进家属间定期举行聚会。
(2)患者活动小组。家属小组举行的同时以可以进行患者活动小组,家属可以带患者一同出席聚会,社区可以由专门的工作者或义工照顾患者,借助老年人活动中心,提供活动场所和活动项目,以帮助患者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3)义工的探访。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分组定期探访痴呆老人,给老人及家庭提供社会支持。
(4)照顾技巧训练课程。以社区为本,利用社区资源(设施、资金、人才)开展患者照顾技巧的训练课程,使老人家属了解此病状,掌握照顾护理的技巧,学习基本的交流和情感需求的满足,使老人可能康复。
以家庭为本的护理照顾模式主要是尽量维持患者的基本自理能力,注意家居的摆设安全,提高家庭成员的家庭护理能力。
首先,进行必要的能力训练。患者失去自我照顾和保护能力,为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对生活料理应进行完全的训练。这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大小便管理和日常生活的其他技能的训练。家庭护理时应给予充足的时间多鼓励患者独立完成,必要情况下提示或示范,以免自理能力过早退化。同时注意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多指责,伤害老人的自尊心。
其次,家居摆设要考虑安全、舒适。
第三,家庭康复护理。患病的老人缺乏有系统的组织和延续的技巧,加上病情的影响,需要家人通过康复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和减缓缺损功能。家人可以通过各种康复活动帮助他们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