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地产遇到互联网
健康养老地产2015-09-03 00:00:00 分享      

当房地产遇到互联网 社区或将成为更好的入口 “房地产+”等于着眼生活方式


8月21日,“房地产的+时代 模式与创新”论坛在京举行。期间,房地产领域的多位大佬与业内新兴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找到房地产才找到家

 

阳光壹佰副总裁范小冲表示,互联网+最重要的是客户。而客户都在哪?答案是在房地产的院里,尤其今天,有能力买房的客户都是互联网稳定的消费群。


在范小冲看来,互联网的所有服务最终都要落到地上,不可能一直飘在天上,都要和空间合作,而房地产公司是空间的提供者,很多有大量空间存量的物业正是互联网+落实的最好阵地,所以找到房地产才能找到家。


在房地产存量时代,盘活存量,从开发转向经营,这些是房地产未来存在的机会。范小冲表示,地产正在从传统的B2C模式转变成C2B,因为有大量的土地和项目需要盘活,尤其在二三线城市,一些项目得不到金融支持,没有品牌,销售也不行。


如何以轻资产的方式盘活他们?范小冲以毛大庆做的优客工场为例说道:“这种模式是以品牌影响力,整租一个物业,然后再分租出去。这个地方不仅可以拎包入住,还能找到风口、找到合作伙伴,帮助企业最快速的成长。这种模式一下就把闲置的物业盘活了,所以只要转变一个观念,按照互联网思维的方式,传统的经济也能焕发新的活力。”


“房地产+”等于着眼生活方式

 

什么叫房地产+?厚土机构主席林少洲结合自身经历说道:“我做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是上海虹桥飞机场旁边的万科项目,头顶就是飞机航道,噪音很严重,去的时候一堆客户要退房,各种问题,说很多承诺没兑现,闹得一塌糊涂,媒体也都在曝光。我到那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搞了一个常青藤老年俱乐部,在社区的架空层,四面砌成墙,就做个老年俱乐部;第二件是做了一个业主自治管理,每个人交10元会员费,选一个人出来当主任,自我管理;另外一件就是引进复旦附中,办了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随后,项目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现在来看,当时做的这些事情就是社区配套,而这些非常受欢迎,对项目销售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社会学专业出身的林少洲,一直强调自己是在用外行的思维做房地产,而这恰恰成为现在房地产+所需要的。


其表示,对房地产+的理解就是社区。“90年代,用了很多不特别房地产的思路来做房地产,但是结果特别突出,那个时候市场不是很好,但他的项目特别火,火到自己也没想到。这其实就是现在说的房地产+的思路,就是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着眼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会发现世界非常大,局限性也没有那么大,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真正的颠覆来自房产内部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提出,现在房地产人在做些创新的东西,但他们不会把房地产抛弃掉,因为房地产是载体。所以对房地产来说,真正的颠覆肯定来自房地产内部。


陈晟表示,互联网和房地产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互联网要紧密结合房地产,找准痛点,做好融合。“我相信我们的社区将会是超过微信入口的更好的入口,这也是互联网和房地产为我们未来的时代创造的价值。”


林少洲也认为互联网和房地产之间的鸿沟也没那么大,最终都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过去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对互联网的关注度太少了。“地产商是最擅长整合资源的,一个项目下来,要整合太多资源,这个可能是很多互联网技术人士所欠缺的。尤其是很多互联网企业挤破头的想进社区,这个更离不开房地产企业。”


林少洲虽然转型去做了投资人,但仍觉得离不开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资产这么大,还有很多发展空间,现在虽然存量很多,但是增量的问题更值得关注。尤其在房地产增量这块,业内的反应速度还远远不够。未来的人群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差别很大,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买房的方式也不再一样。现在的地产开发商一定要去研究80、90后的需求,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变化,对社区、房子也有新的想法。房地产+要做些什么?完全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做很多针对性创新去满足他们。”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