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养老的又一样板
-—— 丁堰镇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公办民营”成功改制纪实
阅读提示:社会化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的赡养方式由家庭向社会转化,从而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丁堰镇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是如皋首家实施“公办民营”改制的养老机构,历经7个月的运行,这家服务中心已然成为社会化养老的又一样板。该中心负责人顾秀芳表示,社会化养老是一项民生工程,她有信心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回馈家乡 “公办民营”树旗帜
2014年底,在无锡创业的顾秀芳回母校丁堰中学参加校友聚会,一名同学的建议把她的视线引入丁堰镇敬老院。顾秀芳早于2006年8月创办了无锡市峰影养老服务中心,而丁堰镇敬老院,只是2005年9月由皋南小学改建而成的镇级公办敬老院,虽然有202张床位,但只有61个五保老人,没有一个社会寄养老人。
几经探访,顾秀芳还是对丁堰镇敬老院“公办民营”的改制充满信心。她看到拥有18亩地的丁堰镇敬老院,绿化面积达到60%,办成花园式养老中心很有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如皋是她的故乡,自己有责任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她的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全家人的鼎力支持。“‘公办民营’7个月来,累计投入37.5万元,完成了食堂卫生许可、中心养老环境评估,水塘四周安装了安全护栏,增设了门卫……”顾秀芳说,敬老院改制,第一要旨就在于改善养老环境。
丁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储开平坦诚地说:“丁堰镇敬老院改制是如皋市第一家,当初选择交给顾秀芳接棒民营是选对了。”他用“环境变优了、制度健全了、服务提升了、老人开心了”四句话,概括了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公办民营”半年多的成效。他说:“敬老院虽然转制了,镇政府仍负有监管责任,每个月到敬老院召集老人进行一次无记名测评,测评结果各方面满意度都很高。老人开心了,我们政府就放心了。”
亲情感召 特色管理建团队
也许是养老观念的地域差异,家乡的社会老人不愿住到敬老院里来,这是出乎顾秀芳预料的,更诧异的是敬老院没有一支过硬的服务管理团队。“有基本大环境,没有一个好的团队去实施有效管理,一切等于空谈。”顾秀芳如是说。为此,她付出的不仅是资金的投入。
复制峰影养老服务管理模式,顾秀芳首先想到的是儿子陈海鹏。陈海鹏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无锡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之余,帮助顾秀芳管理养老服务团队。经过3年打拼,陈海鹏已是那家科技公司的副总经理,说服儿子辞去高薪工作,需要的是情感交流。在顾秀芳的再三劝导下,怀着做好养老服务朝阳产业的强烈愿望,陈海鹏毅然辞职,全身心投入到丁堰镇长寿星养老服务团队的组织构建之中。
就在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迈开岗位竞聘改革步伐的当口,顾秀芳又从刚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生中物色到两名人才:王丽娟、黄瑜雅。结合中心内部人事岗位的竞聘,她们分别走上副院长、办公室主任的岗位。随着中心工作人员考评细则等8项制度的建立与长寿星养老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一支具有现代信息管理手段与先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理念的管理团队,终于形成并投入运作。
打造品牌 通力铸就“长寿星”
“我到敬老院7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有25辆小轿车来载着我们老人去逛如皋。”入住敬老院7年的五保老人张娄陈今年65岁,他回忆5月中旬随志愿者车队去水绘园、长寿园、法华寺等景区玩了一天,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顾秀芳说,目前中心与如皋学雷锋义工站、如皋青草社、公益顺风车等民间公益组织,以及恒康家居、丁堰纺织等企业建立了常年爱心互动关系。顾秀芳将成功经验运用到如皋,改变了过去养老院冷冷清清的老局面,也陆续吸引了不少社会老人进院入住。
接管养老院不久,顾秀芳还在老人心理疏导上做文章,她请“医养结对”的福友医院医护专家上门,给老人们举办健康养身讲座;她组建了“老人互助吧”,鼓励老人们开展下棋、打牌等比赛,增加互动;她倡导职工与在养老人情感对接,既让亲情植根于每一名职工的服务行为之中,又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你看,今年我们老寿星的笑脸都上墙了。”今年5月,顾秀芳从无锡请来摄影师,给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拍照,张秀芳等12位80岁老寿星的大照片分别被挂在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的三层主楼上。老人们告诉记者:“顾院长接管以来,院内环境清爽了,活动多了,隔三差五就有人来慰问,我们越过越开心、越过越长寿。”(记者包国平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