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价格及环境成为吸引北京老人招牌 这个项目虽然位于高碑店,但主要的目标人群是北京的老人。万明亮介绍,去年5月开始,他们在北京开了几次项目推介会,邀请了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负责退休老人工作的工作人员和退休老人,宣传项目的理念、宗旨等,“现在还有一个团队常驻北京”。
位于河北的养老院,如何吸引北京的老人愿意来这里养老?“落地窗,阳光房,外面有下沉式广场,周边还将规划几百亩的绿地,租地工作都已经完成。”万明亮说,项目硬件达到了北京市的养老院水准,周围很多都是绿地,在北京市里很难做到这样。另外,他认为距离也不算劣势,“一个小时车程,跟北京的远郊区差不了多少”。
在价格方面,万明亮透露,公寓将采用会员制,老人需先缴纳100万元,“取得房子70年使用权,跟你去买一套房差不多”。但100万的费用还是可能让花钱本就谨慎的老人望而却步,这个困难项目负责方已经有心理准备,“你有钱投资一套房,和这也差不多,来这里买套房养老吧,主要还是靠宣传让大家接受这种理念”,他们的制度设计包括房子可以转让,“你交钱了过一阵子不住了,可以转让,有专门对接的进行回收转让,和买房卖房一个道理”。此外,每个老人每月需要缴纳4000元费用,在他看来,除了百万的“购房费”,真正每月需要缴纳的养老费用要比北京同样条件的养老便宜一大截。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亟待政策一体化 高碑店虽然距离北京一个小时车程,但毕竟不属一个行政版图内,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两地的很多政策都相差甚远。比如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各地对兴建养老机构都会有补贴政策,在这点上,北京的补贴远高于河北,作为一家想接收北京老人入住的北京企业,把养老院建在河北,按照现有政策,不能享受相关补贴。
另外,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很高,按照现有政策,两地医保不统一,不能异地报销,“按照当地标准来报销老人不愿意,按照北京标准来报销当地有困难,不能买药还得专门回北京买,那大大增加了老人的麻烦”。万明亮说,这些困难,都是制度带来的门槛,也并非企业可以解决。
让万明亮和他的同事们感到欣慰的是,坚硬的政策门槛有了融冰的可能,他们成为新政策的试点。
事实上,今年5月,李万钧到河北省高碑店市,考察了这个项目,他强调,高碑店试点项目要在京冀养老、医保政策衔接和老年公寓经营创新上趟出一条新路,促进两地养老合作融合发展。在养老设施建设标准和手续办理上,可以探索简化程序、缩短流程。
北京对于建设养老机构的补贴政策将向河北等地延伸,这意味着这些建在外地的养老机构也可能得到来自北京的补贴。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些试点刚启动,政策还在制定中,补贴多少,是否会和北京同样的标准,目前都无定论。万明亮也在期待中,“我们估计也不会和北京完全一样,具体多少还得再等”,医保方面,他们考虑和北京的医院进行合作,通过成为分院或者其他方式来跨过政策不同的羁绊。 万明亮认为,这些政策延伸的试验,虽然来得比实践要晚,但给出了希望,将有助于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地投入北京周边地区的养老服务业,这也是北京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题中之意。
河北养老机构抢滩北京养老市场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融合发展,养老服务业也不例外,北京和河北早已开始了互动。张家口和涿州民政局已经找过北京市,探讨北京老人入住河北养老机构的可能性。
就在高碑店市,目标瞄准北京老人的养老项目也不止嘉乐汇这一家,高碑店德仁医院正在计划兴建医院的二期项目,而这个项目并不只是供住院用,而是开辟一部分作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按照规划将为1500人提供养老服务。 几天前,涞水县“祖冲之古镇”居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公开报道,涞水将与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共同打造北京西南郊最大的养老项目。该项目位于涞水县城西北一公里处,京昆高速引线旁边,项目占地120万平方米,可容纳三万人在此居家养老。(记者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