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我县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连云港市信息中心 2015-09-142015-09-14 00:00:00 分享      

      近年来,灌南县紧扣“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题,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通过有效引导、整合社会力量和服务资源,初步形成了互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


  一是实行“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灌南县政府通过安排财政预算、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以及向医疗机构出台定向的医保住院结算政策等形式对医疗机构给予引导和支持,调动了社会医疗机构参与养老的积极性。同时,还借助低保等救助政策,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老人家庭申请低保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评议、优先审批的“三优先”办法,急老人所急,解老人所忧,让他们既能通过领取的低保金,使生活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又能得到医疗救助政策的救助。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孤寡、残疾和低收入老人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爱心医院是一所民营医院,该县通过购买服务,让爱心医院承担政府托底的五保、“三无”和特困家庭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照护职能,县精神病福利院承担政府托底的困难家庭精神病老人的照护职能,同时县政府还通过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将新安镇医院由原来的普通门诊医院调整为面向社会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中心等等。


  二是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以60岁以上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24小时住养服务。对有闲置床位的五保供养服务中心,面向社会接收社会老人。自去年省厅组织开展创建“星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在今年底实现星级全覆盖。为此,县民政局围绕一抓内部管理,二抓硬件投入。短短几个月,全县11所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院内室内环境有了明显改变,生活设施有了新的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通过省补资金引导,全县居家养老发展迅速。近三年来,全县共发展居家式养老单位188家,形成了富有灌南特色的回龙路养老服务一条街。通过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的示范撬动,使养老这一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在市场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所看好,更多的社会资源正在向养老产业集聚。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