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缘何难以进入养老领域
六安市人民政府网  1小时前2015-11-19 00:00:00 分享      

    随着老龄社会的全面到来,各地都在养老领域投放了大量资金。能养老能治病、医疗费还能报销,“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成为很多老年人的必需。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医疗费负担重、与医疗机构合作困难、程序繁多等原因,让目前六安市的敬老院、养老公寓等养老机构中实现医养结合的很少,有的只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立了一间医务室。


  本地医养结合少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也能带动大量就业。并确定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


  六安市养老协会会长刘学道告诉记者,目前本地的敬老院、养老公寓等养老机构中实现医养结合的很少,有的也只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立了一间医务室。“‘医养结合’是一件对老人的好事。”对于这一消息,他觉得是一个“希望”。


  多头监管 资源难入


  “比如有一家养老公寓,设置了医疗室,但很难招到医生。”刘学道说,这家养老机构遇到的苦恼,这不是个例,本地不少养老机构也都遇到过或正在面临着。


  医养结合在“接地气”的过程中为何总差点啥?当前,养老由民政部门和老龄委统筹管理,医疗机构由卫计部门管理,开办养老机构更是要经过消防、民政、工商等多部门的审批,多头监管下社会资源介入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的融合难,受到地域局限和人员管理等因素,医院和养老院难以进行有效配对。“养老是个薄利行业,养老护理成本高,大医院可能不想做,基层医院能力或又有限。再者还有就职医生的编制,也是个等待解决的问题。”在刘学道看来,在本地,大多数医务工作者或医学专业的求职者,还是倾向于考取编制、在医院谋得一份工作,而养老机构即使实现“医养结合”,目前仍暂无法达到理想的就职环境,很多人不愿来,所以有的是返聘退休医生。


  谁来买单 还需助力


  足不出户可看病的医养结合模式,对于老人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医疗费用报销问题。老年人年纪大了,可能会有各种突发疾病,一旦犯病,养老机构可能面临着“看不起病”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老年人看病买药的费用多依赖于医保报销。有的养老机构中内设有医疗室,老人看个感冒发烧,也多是不能报销的。若在定点医院住院,药品零差价、医保卡刷卡等,可以报销一部分的医疗费用。


  “谁来为医养结合的老年人买单?”将成为政府、养老机构及老人需要思考及解决的难题。如今,养老机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迅速的,但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增速却并不快。政策出来后,如何真正“接地气”的实施,破解困境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医养结合”的路还很长。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