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影响公众满意度
江南时报2015-12-23 00:00:00 分享      

      江苏发布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影响公众满意度 


      公立养老机构入住难仍是主要问题



  老人在养老院吃饭时被肉圆噎死一事经本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意外的背后也暴露出国内养老市场普遍存在的缺陷。针对养老服务现有状况,近日,江苏质监局发布了全省城市养老服务质量公众满意度专项测评,全省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总体在70分以上,处于比较满意水平,但全省养老服务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数据: 最不满公立养老机构入住难


  据介绍,本次江苏省质监局特委托江苏省质量协会对全省城市养老服务质量进行了公众满意度专项测评,包括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社会孤寡困难老人是否得到妥善安置、申请入住公立养老机构的难易程度、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社区老年活动公共设施、对老年人的关爱与重视程度、养老负担的承受能力和养老服务总体感受以及公众对养老服务期望等9项监测指标,测评样本覆盖全省13个城市,受访者来自于不同行业和部门,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劳动者和农民等。经过测评显示,2015年江苏城市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为70.23,处于比较满意水平。


  在9项监测指标中,社会对孤寡困难老人是否妥善安置得分为75.45 ,其后依次为对老年人的关爱与重视程度74.29、养老负担的承受能力74.02、社区老年活动公共设施71.83、居家养老服务提供71.60、从业人员整体水平70.17和申请入住公立养老机构的难易程度69.53分。结果显示,对孤寡困难老人的安置情况较好,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程度较高,居民对养老负担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申请入住公立养老机构的难易程度得分最低。


  在城市测评方面,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常州76.25、南京75.99、苏州75.75、无锡74.99、扬州73.08、徐州71.15、南通71.04、泰州69.68、盐城67.77、连云港67.23、淮安63.95、镇江63.40和宿迁63.21。可以看出, 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总体上,苏南好于苏中,苏中好于苏北。


  从公众测评情况分析,女性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要高于男性,男性对养老服务的期望略高于女性。


  从被访者年龄来看,60岁以下不同年龄段的满意度无多大差异,而60岁以上的满意度要明显高,这主要是60岁以上人群更加关注养老服务。


  从被访者不同文化程度来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有增加的趋势,这与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收入也相对较高,对养老服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有关。


  从被访者职业来看,产业工人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最低,这与产业工人的收入相对较低有关。


  从被访者收入来看, 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有提高的趋势,但当月收入增加到8000元以上,满意度又大幅下滑,原因是高收入者对养老服务的期望明显提高,对养老服务的承受能力也在增加,而对社会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相对最不满意,导致对养老服务满意度明显降低。


  问题: 养老服务存在供给不足的尴尬


  本报昨日报道的老人在养老院吃饭时被肉圆噎死,这起意外的发生与养老资源紧缺、护理人员专业度有限等因素脱不了干系。老人的儿子冷先生事后表示,如果公办养老供需匹配,他们也不会把老人交给一个民营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需要盈利,因此要减少成本,在用人方面也会精打细算。”


  冷先生的观点在本次调查中也有体现,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不仅存在供给不足问题,还存在供给质量不高的尴尬,不能适应社会快速老龄化的趋势。调查中,许多被访者反映申请入住公立养老机构比较难,公立养老机构资源少,居家养老服务,如助餐、家政、安全巡护、医疗保健等服务的提供也不尽如人意,许多开展居家养老护理的机构和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除此之外,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苏北地区满意度明显偏低。调查表明,养老服务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苏北地区,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的公共投入也相对偏少,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专家: 要以“人民评价”促进“人民满意”


  据相关专家介绍,这次测评发现的问题显示,提升城市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对养老服务的供给侧管理,也需要对养老服务需求端的研究,又需要完善养老服务监督评价机制,以“人民评价”促进“人民满意”。


  专家建议,解决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开始,首选是增加养老服务产品供给,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以适应全省快速老龄化的趋势。针对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全社会基本养老服务的投入,以满足所有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重点保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低收入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必要时省财政投入可适当向苏北地区倾斜;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和民营与外资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产品。同时政府发挥调控和监督的职能,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提升全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其次是关注养老服务需求端变化,提供差别化的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老年人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丰富。因此,养老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机构要正确评估这种市场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具有差别化的服务能力,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的宣传,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认可度,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适应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消费氛围,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


  最后是建立常态化的养老服务质量监测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在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引入服务对象评估绩效方法,以追求人民满意为目标,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质量监测的制度规范,完善监测模型和方法,编制发布评价技术标准与程序方法,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定期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分析,推动全省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