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整合养老资源提高敬老服务水平
新华日报2015-12-24 00:00:00 分享      

      泰州高新区整合养老资源提高敬老服务水平


  “民办公助”养老模式走在全省前列


图片来源:搜狐焦点网


  “采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的形式,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应由政府兜底的五保老人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举既解决了五保供养机构达标问题,也让政府放心,老百姓安心,值得在全省推广。”8月19日,省民政厅负责人来泰视察,对医药高新区试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举措给予高度肯定。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要求,从2013年起,用3年时间对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进行“三有三能六达标”改造建设,确保到2015年,全省所有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消防、卫生、环境、五保供养水平、管理服务人员配比和工资待遇达到国家和省提出的标准。


  据介绍,医药高新区农辖区原先有3家公办敬老院,除野徐敬老院达到改造建设标准外,寺巷、凤凰街道两个敬老院设施陈旧,服务水平跟不上,两家敬老院供养老人约40人,而完成升级改造或迁址新建,需要数百万元建设费用。此外,还要配备相应的服务人员和设施。改造、重建不但需要大量财政投入,时间也不允许。


  为改变这一现状,今年5月份以来,医药高新区民政局创新思路举措,在全市率先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巧妙依托颐年康复养护中心民办养老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用民间资本解决了政府养老问题,节约了政府财政支出,提高了五保老人供养水平,化解了省级达标验收难题。8月10日,医药高新区近40位五保老人住进了颐年康复养护中心。


  据了解,养护中心参照海陵区中心敬老院的收费标准,明确托养费用为每人每月1500元,包括伙食费、护理费、床位费、水电费、杂支费、理发费等。费用从今年8月起支付,分两块支付给颐年康复中心,其中包括现行的集中五保老人供养经费每人每月583元,不足部分由街道财政拨付给颐年康复养护中心。


  根据测算,原先敬老院要投入房屋、活动场所等固定设施,还要配备专门人手照顾老人,每位五保老人每月的供养成本在2000元左右。借用民办养老资源承接公办敬老院养老职能,可以将敬老院升级改造成本、人员工资节省下来,在养老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反而能减少财政支出,减轻政府负担。


  民办养老机构承接政府养老职能,替政府分忧,帮老人养老,是高新区养老创新之举。不过,高新区民政局清醒地认识到:购买服务并不意味着可以一买了之,放手不管。根据托管协议,颐年康复养护中心将负责五保老人的日常生活,医药高新区民政局将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督促其改善养老服务设施和环境,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水平,为五保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