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公建民营”试水破解养老难题
新疆日报(乌鲁木齐)2015-12-30 00:00:00 分享      

  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刺激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力促养老产业发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呼图壁县勇于创新,今年10月对该县民政社会福利园区实施公建民营,引进民营企业新疆仁和养老集团经营,探索出了一条社会化养老新路(据《新疆日报》)。


图片来源:新疆天山网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2.91万。这意味着,新疆每100个人里面,就有11个老年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另一个现实情况是,随着老年人口日益增多,新疆养老服务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已很难满足养老需求,养老服务机构压力日趋增大。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区养老床位数为5.5万张,每千名老人机构床位数21张,距离全国目标仍有差距。在现有的床位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只有1万多张,而阿勒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等地州目前还没有民办养老机构。


  公建民营养老院运营模式,是指由政府出资修建养老机构,再通过委托管理、合作运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社会化运营。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性质仍属于国办养老院,只是在运营环节上加入社会力量,这既可以保持国办养老机构各种福利服务性质,又可以发挥民间运营团队的专业性。正可谓优势互补,一举两得。


  作为新疆首家“吃螃蟹”的养老院,呼图壁县仁和老年公寓已经以公建民营的方式运营了两个月。这或许不仅是呼图壁县1.7万60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之幸,也能够为破解全疆200多万老人的养老难题提供思路。


  众所周知,养老事业的先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初期建设如果不采取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等形式,很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据民政部门测算,按照标准化建设的养老院,不含土地成本,仅一张床位的成本就至少要10万元,这显然超出了不少民营养老机构的承受能力。公建民营的方式将民营养老机构最为头疼的先期建设费用一揽子兜底,为其解决了后顾之忧,无疑能够大大激发民营养老机构的市场参与积极性。


  此外,随着老龄化的加快,社会对养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但公办养老机构编制少、人员紧、经费缺、管理死等弊端日趋凸显,严重影响运行活力。而民办养老机构在人员的招聘配备和考核机制上都更加灵活,专业团队更是能够大大提升养老院的服务水平,给老人带来更温暖的养老体验。


  当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有其不尽完善的地方。要在公建民营养老院这条路上走稳、走好,还需要政府做好服务。一方面确保养老院的公益属性,避免其在民营状况下过度追逐利润,损害老人的权益。另一方面还必须完善监管机制,强化检查监督机制,管住、管好公建民营养老院管理者的资本之手。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