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民心工程让居住教育养老大变样
济南日报2016-01-05 00:00:00 分享      

老人们在日间照料中心活动。 贾传亮 摄


  “前两天,家里的电锅坏了,俺儿媳妇从电视上找到了附近维修店的电话,家门没出,维修员来家里就给修好了,很方便。”家住平阴县孝直镇和圣苑社区的居民韩子英说。除了能“用”电视看到社区发布的通知、公告以及医院、学校、商店联系方式等信息,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难题之外,社区设施齐全、功能强大的社区服务中心还提供包括水电费缴纳等在内的各项生活服务,通过农村新社区建设住上楼房的居民一点都没有觉得不适应楼上生活。


  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全镇建成社区楼房580多栋60多万平方米,建成4600户以上。孝直镇党委书记刘忠亮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简单地盖几栋楼,更重要的是,让人人都能够享受到新型农村带来的高质量生活和贴心的服务。为此,通过实施新社区建设“安心”工程、解决孩子离家远,中午在校吃饭难题的“爱心”工程和打造老年人温馨家园的“暖心”工程,三大“民心工程”让孝直农民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


  “以前是由20多里外的店子小学送饭,等到送到,菜都凉了。有了这个大餐厅,我们自己购买食材,饭菜质量上去了,学生吃的也热乎了。”孝直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杨永燕说。杨永燕说的大餐厅指的是今年2月份启用的中心小学餐厅。该餐厅总投资300万元,面积2000多平方米,一次可容纳1200多人同时就餐,解决了学校师生吃饭难的问题。


  为进一步满足孩子“上好学”的愿望,孝直镇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实施“爱心”工程,先后斥资7000多万元,倾力改善办学条件,并被命名为全市教育示范乡镇。全镇新建教学用房17200平方米,并完善配套建设,提高学校标准化配置。建起了孝直中学、小学和店子小学3处食堂;完善了双洗工程,新建塑胶操场3处,购置校车18辆,配齐了仪器设备,装备了高标准计算机室3个,购置图书74000册;每个教室里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及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还通上了取暖设施;为每个学校都安装了饮用水系统,让孩子们在校期间随时可以喝上温开水。


  面对日趋严峻的养老形势,孝直镇把养老服务纳入“暖心”工程。通过提升敬老院、新建日间照料中心和改建幸福院,初步建立起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镇、社区、村三级网络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投资300万元的镇敬老院扩建改造已进入尾声;全镇建成、在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村级幸福院16处。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建起社区和村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娱乐设施、组建老年人剧团等,让更多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和“五保户”心里越来越踏实,使老人告别了冷清、凑合的孤独生活,进入幸福温暖的“大家庭”,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贾传亮)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