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养老问题更成为全社会共同应对的课题。合肥市南七街道在文明建设中,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养老,激发老年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文化养老彰显社会文明新常态。
图片来源:杭州网
特色兴趣班 让晚年生活更充实
“插花勿太繁,亦不可太瘦,选用花材不要超过三种,也要注意高低疏密……”丁岗社区老年学校“花艺沙龙”上,插花老师正耐心地给学员们指点。学员大多是社区居民。由于教学有趣,插花班甚至吸引了不少其他社区的居民慕名赶来。
据悉,为强化“文化养老”辐射功能,该街道在下辖各个社区均开办了老年学校,并成立老年人协会。“我们帮助老年人组建了书法组、绘画组、插花组等文体活动小组,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该街道负责人表示。
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乐,不少老年人觉得,“一走进老年学校,人就变得年轻了。”
社区能人 成文化养老“领头雁”
“别看咱们年纪大,在文艺方面绝对是‘老骥伏枥’。”67岁的杨多林阿姨退休后组建了丁香家园歌舞队,已吸纳辖区近百位老年人加入。几年来,她们一直热心“文化养老”工程,带领队伍积极参与义务文艺演出。年过八旬的“非遗传人”马家轩,擅长蛋雕、剪纸、泥塑等的制作。在他的培养下,社区涌现出一批“非遗”老年粉丝。企退职工陈钦政爱好马拉松,他成立了健康运动小组,带动小区老年人掀起运动健身热。
“许多老年人感慨,能在活动中忘记年龄,忘记病痛,找回年轻的感觉。所以我们的养老服务更注重从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入。”街道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为保证“文化养老”工程顺利开展,南七街道下辖各社区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各支文体队伍增添多媒体播放设备、电子琴、音响等硬件设施,优化文艺展示平台。
“涟漪”效应让温暖扩散
据南七街道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老年文艺活动团体蓬勃发展,在文化养老中发挥出很大作用。很多退休老人通过参与特色兴趣班,或在“文化养老”中担任志愿者、辅导员,充实精神文化生活。
前不久,在社区的帮助下,丁岗社区退管支部的老党员们就成立了“银骥”时事论坛,老年居民走出家门,坐在一块畅谈时事,学习政策,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兴趣班的一群老朋友,就喜欢聚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聊聊天,上上课,每天都挺开心。”80多岁的田家斌对社区里各项文体活动赞不绝口。
南七街道负责人介绍,“文化养老”工程的实施,关键在于个人的辐射带动作用。街道和社区将继续推动“文化养老”工程体系建设,让更多老年人从中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