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养老方式都有不同含义你选哪种
温州网–温州晚报2016-03-24 00:00:00 分享      

      每个人都逃避不了变老的事实,那么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又会选择哪种方式养老呢?每一种养老方式都有其不同含义,下面对目前流行的几种养老进行解读,也希望即将开始养老的人群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庆年坊社区“爱心食堂”志愿者为不便出行的老人送餐上门。孙新尖/摄


  公式“居家养老”模式


  成本较低舒适自在


  今年72岁的叶先生与97岁的老母亲住在市区信河街蛟翔巷一处老房子里。家里没请保姆,这些年来叶先生一直照顾老母亲,平时的衣食起居都是由他亲自料理。老房子虽小,收拾得倒也整齐干净。


  叶先生说,虽然老母亲已年迈,但身体健朗,思维清晰。平日里,老母亲一日三餐饭菜一直都是叶先生购买。偶尔,老人也会提出自己上菜场选购,每当这时叶先生就用自行车带着母亲出门。老母亲年纪大了,有点不舒服就要上医院,叶先生就送她上医院帮她挂号,陪她看病。住在老城区最大的好处就是周边配套设施齐全,生活相当方便。母子俩这日子过得恬淡简单。


  百善孝为先。叶先生说,对老人尽孝是作为子女应尽的本分。这些年,周围的亲朋好友时不时都会出门旅游,而叶先生从未离开母亲。


  优势:居家养老仍是大部分老人目前首选的养老模式。这种方式在舒适度、成本开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居家+社区”混合模式


  让人更省心省事


  市民王女士今年60多岁,去年一场中风致使腿脚不太利索。尽管生活自理能力大大下降,但比起敬老院,她还是愿意住在家里。


  去年六七月,王女士搬到珠冠大厦。王女士看中了庆年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贴心的服务。在庆年坊社区凡60岁以上的老人可在社区爱心食堂享用营养卫生的午餐与晚餐,年迈体弱或腿脚不好出行不便的居民还可申请免费送餐服务。如今王女士的午餐、晚餐都是由社区义工免费配送,省心又省力。


  庆年坊居家养老中心的爱心食堂共有义工20多人,目前上门就餐人数达三四十人,此外还有15位年迈体弱或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送餐上门服务。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池云川介绍,为了让这些老人餐餐都可以吃到温暖、新鲜的饭菜,他们是想方设法做好服务。如特意购买双层保暖饭盒可以来去替换。去年老人节、年初的元宵节,老人免费参加聚餐活动。社区义工还用推车将王女士接到了活动现场。


  优势:“居家+社区”混合模式就是借助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的半辅助性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模式,既省心又省事,目前颇受具有“恋家情结”、自理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欢迎。


  “医养结合”模式


  给老人和家属一颗定心丸


  老人有两怕:一是失能,二是生病。


  80多岁的吴阿婆,因为中风出院后特意来龙湾区人民医院要求进行医疗护理,至今已有两年。


  2014年7月,我市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随后,龙湾区人民医院与温州本土养老连锁品牌温州红景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手创设“龙湾区红景天医养结合康复中心”,实现“医疗”与“养老”相结合,成为温州市首个试水“医养一体”的机构,这也是我市首家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医院。


  2015年1月,龙湾区人民医院正式试点“医养结合”模式:龙湾区人民医院负责医疗、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等医疗康复保健服务,保证护士24小时在岗;养老机构提供老人生活护理、精神心理、老年文化等服务以及养老事项日常管理,安排护理人员24小时在岗。


  龙湾区人民医院院长魏丽华介绍,目前入住的老人以中风后康复、骨折后康复以及慢性病恢复期的病人为主。


  有一半以上的老人都会从需要有医疗护理需求的转成纯养老,大家觉得住在这里放心。不少老人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其中还有好几个老人从试运行开始就一直住在这里,一住就住了两年多时间。2015年,日均接待老人2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74%。


  优势:“医养结合”模式不仅提供了日常生活护理,还有医生每天过来查房,医护人员给予专业的日常保健服务,老人一有点不舒服,马上就能叫医生过来看看,能快速防治各种急性病,如及时发现中风前兆、消化不良等。这无疑给了老人以及家属一颗定心丸。


  相关链接


  瓯海成立村级老年关爱互助会


  创全省农村居家养老运营新模式


  有关部门相继推出居家养老、日托养老、养老院等多种方式,但社会互助养老方式鲜有尝试。近日,瓯海区民政局特地将瓯海区泽雅镇中村作为试点,成立了老年关爱互助会。该互助会的成立,很好地诠释了中村村将借助社会关爱互助、老人自助的形式,推进村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尚属首创。


  据悉,泽雅镇中村村成立的村级老年关爱互助会,由瓯海区民政局、瓯海区老龄办作为指导部门,村“两委”主导营运,实行的是“政府指导、社会引导、村(居)主导”的工作理念。不仅空巢老人们自己抱团互助,还有诸多企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作为会员加入共献爱心。互助会成立当天,他们就已纷纷慷慨解囊。


  目前,该互助会的会员年纪最大的为九十多岁,以空巢老人居多,筹得的资金将全部用于各项居家养照料老服务等,譬如爱心食堂、老年电大等。已有众多村民报名加入了互助会义工队,每天为高龄、空巢、留守、失独老人提供就餐、送餐等帮扶服务工作,使邻里互助成为个性化的养老方式。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