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已经是一个亟须回应的民生问题。优先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就要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力量。
图片来源:通州时讯
养老问题牵动千家万户,苏州一些地方的创新方式颇受关注。近日有报道称,昆山市淀山湖镇首创的“离家不离村”农村新型养老模式,已为众多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提供了专业养老服务。
这种“家门口养老”模式为何能在全镇推广?首先是因为它让老人有很好的归属感。笔者在该镇的几家养老寓所了解到,由于农村同样出现老人增多、家庭养老压力增大的情况,老人期望就近得到专业养老的意愿明显增强。其次是政府出面降低养老成本,通过多种方式为养老家庭减轻负担。这种“半公益”性质的养老模式能很好地为农村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很显然,“家门口养老”有如此活力,就在于它能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农村老人的真实需求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这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应该说,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已经是一个亟须回应的民生问题,优先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就要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力量,像昆山市淀山湖镇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和推广。
当然,这样的养老模式要有持续的活力,也要着力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资金投入要有足够的保障。“半公益”的性质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作为支撑,政府层面就要想办法夯实资金基础,尤其要多引入社会力量办好养老机构。二是养老服务的专业素质要不断提升。无论是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还是生病治疗等都要加以重视。
苏州的农村养老占比不小,探索行之有效的养老模式还需发挥各地的创新精神,只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以老人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努力解决养老困难,农村养老事业就能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