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户籍人口出生率有多低?每过一代,减少一半。几代之后,“上海人”就少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当一个城市的人口急速老龄化,却对外地人关上大门的时候,离衰落也就不远了。
如果打算把上海办成全世界最大的养老院,请不要改变针对外地人的限购政策。
如果你持续关注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权威媒体“上海发布”的话,你就能大致了解这个城市去往何方。
2016年3月25日,上海发布发了一条新闻:
图片来源:原文
时隔五天,3月30日,上海发布又发了一条新闻:
图片来源:原文
我经常说,看新闻,要连着看,对比着看。不光要看它说了啥,还要看它没说啥。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说的那样,要“从字缝里看出字来”。那么这两条新闻,连着看,你会害怕吗?不知道你会不会,反正我害怕了。
外地人在上海买房要交满5年社保。大家知道,越是限购,房价就越是飞涨。5年之后上海房价会涨成什么样?上海的房子过去10年涨了接近10倍。这样算的话,5年最起码涨根号10,也就是3倍。也就是说,现在付得起首付,却没资格买房的,继续攒钱5年之后,却未必付得起首付。这样的话谁还愿意留在这里?这不是赶他们走吗?
“长寿城市”听着很美好吗?这几个字完全是在掩盖问题。所谓“长寿城市”,实际上是指老年人口比例高。上海户籍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根据上海发布的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比上年增加了5.3%,占上海户籍总人口比例超过30%,而且还在迅速增长。
你可能会觉得没什么。仔细想想,就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一边是上海户籍人口大量进入退休年龄,另一方面,又更加严格地限制外地人在上海发展。这是想做什么?
当一个城市自身老龄化,却对外地人关上大门的时候,这个城市离衰落也就不远了。为什么?经济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上海这块地皮吗?地皮有的是。靠的是人。是因为有人,有源源不断涌入的人,上海才成为上海,否则,上海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城镇而已。
在成为英租界之前,老黄浦区(就是西藏中路以东,延安东路以北,黄浦江以东,苏州河以南)本来是个遍布薄田和坟墓的半荒滩。涌入了外国人和外地人,才成为了上海。后来外国人跑了,只剩下外地人和外地人的后代,自称“上海人”。
100年前,如果上海对外地人关上大门,今天的“上海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根本无法在上海落脚,上海就根本不可能成为今天的上海。那么今天的上海对外地人关上大门,那些能够成为未来的“上海人”的父母和祖父母的外地人,也就没有机会把子孙后代留在上海了。
如果上海户籍人口能够跟得上,关上大门也许还能够维持下去。但是请注意上海的人口现状:老龄化。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生育率低。
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总和生育率。这是指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再介绍一个概念:更替水平,是指一个人群维持自身数量的最低总和生育率,一般是2.1。意思是,一对夫妇至少生育2.1个孩子,这个人群才有可能维持自身的人口数量。
国际学术界对低生育水平的分类是这样的:当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时,称作低生育率;当总和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到1.5以下时,称作很低生育率;而当总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时,称作超低或极低生育率。
上海户籍人口这些年的总和生育率是多少?比超低、极低更低,1994年开始就小于1*,有的年份甚至跌到0.64*,最近十年平均只有0.86**。一般人看不懂这个数字。我来告诉你。总和生育率就算勉强到1,意味着什么?每过一代,人口减少一半。那么几代人之后,“上海人”就少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对,你也许会说:人少一点好啊!南北高架就不会天天堵车了!没错啊,不堵车了。但是年轻人口少了,城市就失去活力了。为啥?我给你简单说说。
1、年轻人少了,政府的编制却不会减少。政府运转需要费用。这些税费平摊到更少的工作的年轻人头上。为了养活政府,年轻人的负担就更重了。这样谁还去创业呀,都去政府做公务员多好!大家都挤破头进政府,进事业单位,进国企,这样的话经济就更进一步失去了活力。
2、年轻人少了,家里的老年人却在增加。现在是一对小夫妻生1个孩子,养4位老人。未来的情况是,一对小夫妻生1个孩子,养4位以上的老人。为啥老年人突然增加这么多?因为上海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预期寿命却提高了呀。上海人口预期寿命,男的已经到了80岁多,女的已经到85岁多。
3、年轻人减少,老年人增加,导致房产价格下跌。有人说房价下跌不好吗?当然不好了!房产是上海户籍人口最大的资产。正因为大量外地人涌入来做房客,做接盘侠,上海户籍人口的身价才能在这些年火箭速度上涨。如果禁止别人来租你的房,买你的房,将会怎么样?当然是你的资产贬值了!自己的资产贬值还高兴的人,你见过吗?
如果上海市政府打算把上海办成全世界最具有活力的城市,就不要根据户籍搞种姓制,把人分成几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可买两套房,首陀罗可买一套房,贱民不许买房。如果上海市政府打算把上海办成全世界最大的养老院,就请不要改变针对外地人的限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