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麦琼方的足迹从百色城区,延伸到田林、隆林、凌云等县区的数十个偏远村屯。“光靠扁担挑下去的衣服估计有30多吨,不包括这几年用车送下去的。”麦琼方说。 麦琼方的扁担,挑坏了一根又一根。她的扁担,不仅给山区人民挑来了衣物,也挑起了山里娃的上学梦。三年前,麦琼方从巴马的一个小乡村“捡”回来一个“儿子”。由于家庭贫困,父亲重病,成绩一直很好的刘庭锋被迫辍学。下乡送衣的麦琼方听说了此事,在与刘父商量后,把他带到百色上高中。“老妈对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给了我们继续读书的希望。”刘庭锋说。
一个女人:87个孩子的妈妈27个老人的女儿
说起做好事的开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麦琼方还是个20岁出头的姑娘,偶然间跟同事下乡游玩,看见村里的老人小孩衣食无着,内心很受触动。再后来听说有个孩子考上了桂林的一个中专,苦于没有路费、伙食费不读了。麦琼方着急了,回家的路上,麦琼方思前想后,可以怎么帮帮他们。 麦琼方当时只是百色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勤杂工,每月工资47元。母亲鼓励她说:“你先资助那个孩子上学,没有钱了我再给你。”从那时候开始,麦琼方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筹集到衣物、粮食,就往山区里送。麦琼方成家后,与同样有爱心的丈夫一起挑衣服下乡,还把有困难的老人、小孩接到家里住。他们家人口最多的时候16人,包括8个收养的孩子和5个孤寡老人,以及夫妻俩和他们的亲生儿子,一星期能吃90斤米。而这么多年,她先后养育过87个孩子,赡养了27位老人。
要养活这么多人,夫妻俩的经济压力可不小。2000年,家里有8个孩子上大学,其中有6个考上名牌。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夫妻俩偷偷落泪:孩子的学费怎么办?“我家五兄妹的房产证都拿去抵押给孩子读书,家族能帮的都帮了,母亲80多岁了还去银行做担保,为了孩子们上学。”麦琼方说。2005年,麦琼方的丈夫意外去世,中年丧偶的她哭成泪人,但是挑衣服下乡、收养孤儿、帮助老人的步伐依然没有间断。为了维持生计,麦琼方甚至打起了三份工。麦琼方养育过的87个孩子,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学,其中18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如今47人在国外工作学习。有人说,这么多有出息的孩子,每人给她寄点钱,她也就不愁没钱花了。但她说,“我不要他们的钱,他们有能力就去帮助更多的人,从中也能体会麦妈妈是怎么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