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红利下银行如何服务养老产业
金融时报2016-03-25 00:00:00 分享      

      日前,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内容从加大对养老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到向居民提供创新的养老金融服务。可以说,金融对养老产业进行全面支持的政策导向已十分明确。


图片来源:湘潭房产网


  银行机构是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主要力量之一。从记者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部分银行已加强对养老业务的布局,并计划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将养老金融服务向纵向和横向延展。


  “向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延伸以及适应未来养老产业的需求,是我们眼下正在做的工作。”某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养老金融需求将多样化


  《意见》要求,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安全稳健,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任务十分艰巨。据了解,我国目前老龄人口约为2.1亿人,而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2.9亿人。


  与此同时,养老保障在我国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未富先老问题、养老金缺口问题、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立问题、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养老服务业落后问题。


  上述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广大民众对养老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未来养老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对服务的水平要求更高,并且还会伴随着养老需求结构的变化,更加注重资产的增值、产品的结构设计、养老方案的综合性等。他表示,原有的养老业务显然适应不了这些变化,需要充分发挥银行集团化优势和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为养老金客户提供养老金融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将成为银行今后的选择。


  对于养老产业,国家也在不断加强政策力度。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将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仅提出了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并且接连做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等重要战略部署。国务院也陆续推出了养老金并轨改革、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金市场化运作等一系列战略举措。


  政策力度的加强,也使得银行对养老金融服务的提升更为迫切。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部分银行已着手围绕养老业务进行产品创新。如建行在不久前提出,将实行多元化的产品组合,满足各类客户的需要,例如补充医疗、住房补贴、混改所有制、高管持股和激励计划以及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等。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