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消农牧民纳养老保险顾虑抓好扩面
锡林郭勒日报2016-06-02 00:00:00 分享      

  当前,锡林郭勒全盟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作为“十个全覆盖”内容之一的农牧民养老保险,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认真落实,确保农牧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打消农牧民纳养老保险的顾虑


  自2011年7月底,我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盟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15年底,全盟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32.67万人,其中农村牧区28.34万人、城镇居民4.33万人;实际缴费22.19万人,其中农牧民参保20.95万人,城镇居民参保1.24万人;共为8.08万人发放了养老金1.71亿元,收缴保费2.28亿元,基金累计结余2.89亿元,标志着我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从总体来看,我盟农牧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覆盖率还偏低等问题:在政策层面上,国家、自治区的政策对农牧民参加养老保险要求都是“自愿”的,可能一定程度影响了农牧民参加养老保险。虽然这两年我盟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很大,但由于我盟地广人稀,难免会有一些宣传“死角”。农牧民个体方面还存在两种误区:一部分人认为养老保险待遇偏低,不愿参保。虽然我们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在待遇方面进行了补贴,但是我们生活负担指数高,特别是牧区,生活费用更高,目前的养老金不足以养老。但他们不了解近几年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部分人员存在等待观望情绪。他们认为现在比较年轻,距离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还有一段时间,待接近退休时再参加养老保险。孰不知,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模式是储备积累式,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每年个人先缴费,政府根据个人缴费再进行补贴,如果在接近退休时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是不予补贴的。因此,一次性补缴会影响参保人的利益。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现在比较年轻,现在不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准备将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也比较高。但是他们不知道国家已经出台城镇职工与城乡养老保险关于接续办法,如果现在参加城乡养老保险,到时候符合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条件的,原来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可以转移到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根本不影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并且现在参加比将来要多获得一块利益。


  集中精力抓好参保扩面工作


  各地区要以推进“十个全覆盖”为契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适龄人员积极参保,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要推行责任制,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各地区也要建立从苏木乡镇到嘎查村的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要像抓危房改造、道路硬化那样,定期督查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任务落到实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相关业务的培训,指导苏木乡镇做好参保信息、缴费信息录入、待遇领取、保险关系转移的初审等工作;多措并举搞宣传。充分利用标语、简报、黑板报、宣传资料、手机报、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特别要讲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与否的利弊关系,使广大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保,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根据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和“互联网+”民生工作的要求,盟人社局已做了统一安排布署,2016年要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嘎查村,依托“十个全覆盖”便民连锁超市,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建设,对原助农(牧)牧金融服务点的pos机具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推广“智能pos+指静脉设备”的服务平台,充分依托社会保障卡,为嘎查村提供“五个不出嘎查村”服务,即,社保查询不出嘎查村、选档缴费不出嘎查村、资格认证不出嘎查村、待遇领取不出嘎查村、持卡消费不出嘎查村。各地区要按照盟人社局的统一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届时,我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将跨上一个新台阶。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