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具租赁有望成智能家居照护的一环
上海老年报 作者:吴汝琴2016-05-16 00:00:00 分享      

      辅具租赁:家门难进,机构称赞


  商业化辅具租赁项目遇冷后谋求转变,尝试打通机构及家庭照料系统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去年7月16日,本报头版曾刊登了《商业化辅具租赁为何遇冷?》的报道。记者近日回访发现,尽管家庭租赁者仍很少,但该项目得到了养老机构和社区医院的称赞,且有望成为高龄失能老人智能家居照护的一环。


  遇冷:家庭租赁者稀少


  去年9月,84岁的汝兆坤老人家里多了一样新鲜玩意儿:一张可以自动翻身的多功能电动床。“白天控制床整体升降或头部、腿部的局部抬高及降低,晚上就设定自动翻身,每两个小时左右缓慢倾斜,帮助老伴稍微动动。”汝兆坤的老伴孙佩玲卧床已有四五年,在这之前,汝兆坤买了一张手动摇床,但每摇一次都会让汝兆坤喘上好几分钟。这时,他接触到了由市老年学学会和本市一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辅具租赁项目,就申请租赁了一张电动护理床。汝兆坤认为,一个月租金500元,病人舒适,自己省力,还是挺值的。


  尽管汝兆坤用后赞不绝口,但实际上,辅具租赁项目推出两年多,申请并实际使用者仅有两人。“受阻的原因各式各样,忌讳用别人用过的东西、子女或保姆极力反对、怕后期叠加额外费用等。”该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陶锦华表示,尽管公司不断调低租赁费并应用户需求推出了代为保管旧床具、上门指导使用等措施,但效果不佳。


  转变:走出机构租赁之路


  面向家庭的计划受挫,该项目却得到了机构方的好评。浦东新区惠南镇第一福利院租借了两张电动护理床,大大缓解了护理员的工作压力。院长沈小萍表示,由于护理员需要经常弯腰照顾老人,几乎人人都有腰椎盘突出的毛病,电动护理床能有效降低护理员的劳动强度。


  静安区爱华养老院的院长张爱华则认为,自动翻身功能对骨折愈合期的老年人特别有用,“床面左右翻动的时候幅度很小,相比人工翻身,能极大缓解老年人的痛苦。”


  不过,尽管不少养老机构对商业化辅具租赁持支持态度,要想全面推广仍存在障碍。“主要还是价格。”张爱华坦言,买一张手动护理摇床不过2000元左右,电动护理床的价格是它的10倍,就算是按照分期租赁的方式,如果要成批租赁,很多养老机构仍无法承受,“这个项目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很好很实用,就是价格贵”。


  展望:硬件与软件都跟上


  “其实,项目受挫那几年,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在国外很受欢迎的辅具租赁项目,在国内却乏人问津?”上海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认为,最初对目标群体定位比较模糊或许是根本原因之一,“最初我们主推的是百岁老人,后来发现其实更需要这些床具等辅具设备的是高龄失能老人,如果能在配送硬件设备的同时,辅以健康指导、医疗康复等软件支持,或许是辅具租赁为老人所接受的真正出路。”


  据悉,上海市老年学学会正与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即将试点“家庭医生+智能护理设备+远程联系”的家庭长期照护新模式,自动护理床由社区医院配送到符合条件的老人家庭,同时搭建起家庭与医院之间的远程呼叫系统,让老年人在家里就能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健康管理和照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医院一床难求的局面。


  ■名词解释


  辅具租赁,包括轮椅、护理床、制氧机等设备,租赁人需缴纳一笔押金,同时每月支付300~600元不等的租赁费。如果租赁满一定时间,该护理床就归租赁人所有,其累计的租赁费用将保证低于该护理床的市场价。如果租赁人之后不再需要该护理床,项目方将折价进行回收。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