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逼婚的故事都能“笑果累累”
剧作家梁定东携新书亮相上海书展,希望滑稽曲艺创作后继有人
黄永生、王汝刚、李九松、毛猛达、沈荣海……很多上海人可能都知道这些滑稽界明星,但很少有人知道,凭着手中一支笔、捧红了他们的幕后英雄,是已年近七旬的海派喜剧剧作家梁定东。明天上海书展就将开幕,届时这名编创了千余本滑稽曲艺作品的高产作家将携自己的作品集亮相。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创作40载捧红众多明星
梁定东年轻时供职于徐汇工人俱乐部,从事曲艺创作。后被慧眼识才的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简称“人滑”)党支部书记、作家李伦新相中,进入“人滑”;后来又机缘巧合进入上海电视台。在徐汇工人俱乐部,他改编创作的上海说唱《古彩戏法》由黄永生唱红;在“人滑”,他创作的独角戏《爱心》和“婚姻三部曲”捧红了王汝刚和李九松;“触电”后,他担纲制片人、总编导的《红茶坊》不仅让年轻滑稽演员许榕真、吴爱艺等崭露头角,更成为市民心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梁定东是业内公认的“快手”,四十多年来,他创作、改编的喜剧、情景剧、滑稽戏、独角戏、小品高达千余篇。梁定东坦言相告,先力求数量,再求质量,“只有不断地写、在写中磨练,才能写出让观众记得住的作品 ”。
身边故事记录时代变迁
梁定东编创的作品,很多都来源于自己或朋友亲身经历的事,这让他写的故事有血有肉 ,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一出名为《红房子风波》的滑稽戏风靡一时,讲的是一名女孩的父母为谋取私利将女儿介绍给不同的男青年“谈朋友”,引人发笑同时也令人深思 。而实际上,这其中的故事情节,就是梁定东根据自己在恋爱时的真实经历加工润色而成的。梁定东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讽刺也是正能量”,他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用笔针砭时弊,让“滑稽”这个“旧瓶”里装上了“新酒”。
退休后,他将目光瞄准了自己的同龄人,用笔写出了老年人遇到的困惑和无奈。他为被“啃老族”儿子拖累的老友不平,创作了大型滑稽戏《幸福指数》,希望倡导儿女孝道;他为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滑稽戏《老来得子》,描摹了政府与民间力量“两条腿走路”兴建养老机构的景象,力图唤起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爱;有感于老人“逼婚”现象的增多,他又写就了《皇帝不急急太监》剧本,劝说老人放宽心,让儿孙自享儿孙福。
笔耕不辍唯叹后继无人
两年前,在上海曲艺家协会的支持下,梁定东从上千篇作品中遴选了近百篇自己的得意之作,经过几易其稿,终于于今年上海书展上推出《笑果累累》一书。他说,这本书既可以视作自己一生创作的总结,也希望可以成为有志于进行滑稽剧本创作的年轻人的“教科书”。今年已经69岁的梁定东,患有白内障,视物不甚清晰,但仍然没有一天不在构思和写作
。而最令这名剧作家忧心的是,滑稽戏创作正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梁定东认为,由于收入低、工作辛苦,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但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发出的笑声、数年后仍在谈论故事情节时津津乐道的神情,就是对一名剧作家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