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老人旅游新亮点拧紧安全阀门
包头日报2016-08-23 00:00:00 分享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有三大亮点。其一,所有旅行社都不能拒收年龄超过75岁以上的老人。其二,百人老人旅游团队,必须配备随团医生。其三,老年旅游团带团人员必须具备紧急救护知识。可以说,这个规定从维护老人权利的高度,为老人旅游上了一把锁。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跟上班族和中小学生不同,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和经济能力去旅游,老年人是旅行社的客群主力。按照每名老人一年平均出游3次,每次旅游消费1500元来计算,中国老年旅游市场规模达到近10000亿。

     老人旅游是一块丰盛的蛋糕。但是,这块蛋糕也不是能轻轻松松品尝的,高收入的背后则是高风险。在利益与风险的权衡之下,很多旅行社放弃了老人旅游市场的蛋糕。于是,社会出现了一些奇怪现象,老人旅游会遭遇很多困难。有的旅行社直接规定不接待75岁以上的老人。有的旅行社则规定必须由子女陪同。有的旅行社则规定签订“旅游生死状”,老年人对此意见很大。

     仔细想想,假如我们自己也开了一家旅行社是不是也愿意接待7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肯定也会担心。这是因为就连保险公司都不愿意承接老人旅游保单。即使保险公司愿意承接这样的保单,旅游公司也面临不小风险,一旦老人遭遇不测,就会发生纠纷,就会给旅行社声誉造成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是理解旅游公司拒收老人心情的。不过,老人也有旅游的权利,如何纾解这种尴尬?旅游新规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维护了老人旅游的权利,另一方面,确保了他们的安全,让旅游公司百人以上的老人团队必须配备医生,带队人员必须学会急救知识。这样一来,就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老人出游的风险。

     不过,有了新的规定虽然好,但是潜在的风险还是存在的,即使有了医生谁能保障万无一失?除了做好以上工作之外,更应该推出一批适合老人旅游的专门产品。具体来说,就是尽量开发一批景点有特色,风险不是多大的,又属于短途性质的旅游产品,让老人旅游的时候不至于出现太疲惫的情况。而作为老人也应该转变观念,要理解旅游的基本意义,并非是越远越好,也要克服所谓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情结。未必非要到遥远的名山大川,要多参加一些短线游,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不给儿女增加担心因素。

     当然,最需要思考的事情还是,如何让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完成到名山大川旅游的愿望,而不是到了行动不便的时候,才有时间出去看看。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