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全国省级层面建立老年人补贴制度情况的通报》(民办函〔2016〕280号,以下简称《通报》),对全国省级层面建立老年人补贴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老无所养,无疑是人生中最悲凉的事情,人到晚年,渐渐失去劳动能力,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属于纯消费群体,对于城市退休职工来讲,有养老保险的保障,可以解决收入问题,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因其出台晚、执行时间不足导致覆盖率不高,而且补助金额有限,对于日渐上涨的消费水平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近日,民政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在全国省级层面建立老年人补贴制度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无疑给农村养老问题带来了福音,《通报》中表明,目前,在高龄津贴方面,全国有26个省(区、市)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在养老服务补贴方面,全国有20个省(区、市)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在护理补贴方面,全国有17个省(区、市)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
从养老保险到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一个新型老年福利保障制度已初具模型,这些老年人福利保障制度的出台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收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农村老人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和温暖,免去了农村老人的后顾之忧。
如今,举国上下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而这场脱贫攻坚战最主要的战场就在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果任何一个贫困家庭在脱贫道路上“掉链子”,都会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而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等这些老年人福利制度的逐渐完善,确保了农村老人不会因丧失劳动力而出现脱贫后返贫的现象,确保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从当前来看,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老年人福利保障制度,但仍有部分省份、地区老年人福利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结合当地养老问题实际情况,借鉴已实施地区政策制定经验,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并逐步提高补贴水平,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政策保障,增加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高龄津贴等政策的出台成功的为我国养老问题分忧,只有加快各项养老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建成多层次、多方面、全面覆盖的养老保障体制,才能真正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养老问题,让老人在晚年时光能够充分享受美好的生活而不为生活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