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养老须结合国情商业保险不能少
中原网2016-09-05 00:00:00 分享      
      随着第四季度时间窗口临近,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即将发布的传闻甚嚣尘上,从管理层去年推出的“养老金入市”计划,到今年屡次传出的部分省份养老金无以为继的新闻,“养老金”这三个字,愈发成为了上至政府、下至老百姓纠结的话题。

      全国统筹究竟能统到什么程度?这一点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便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落地,就目前的国情而言,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仍然需要将商业保险纳入到重要的选项中来。“时代不同了,除了安稳,如今人们更看重的是事业发展更大的舞台、更好的薪酬,指望靠事业单位丰厚的‘五险一金’过日子的人越来越少,主动为自己购买商业保险的人反而越来越多。”挖财社区专家、理财师张美娜说。

      在对养老金的认识上,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养老金只与自己的工资和工作年限有关,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现行的退休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具体来说与四个因素有关: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个人工作历年来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缴费年限、退休时的个人账户余额。

      也就是说,居民的养老金并不是缴的越多就领的越多,还要看缴费时间长短、全省平均工资水平等。从这个角度说,养老金有一种“劫富济贫”的效应——工资高于省平均工资的人要补贴给工资低于省平均工资的人。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单单就依靠社保金来养老,将来我们的晚年所需要面对的风险,将非常之大。”张美娜指出,现阶段,政府、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商业保险对社保体系的补充作用,“扩大商业保险公司在养老问题上的渗透,是解决中国目前的社保困局的重要课题。”
 
      张美娜同时还列举出了居民必须补充商业保险的七个理由: 

      一、若居民因疾病身故,社保不可能像商业保险那样赔付数十万给被保险人,只给予付抚恤金,这是商业保险重要的配置价值所在; 

      二、商业保险(含保费豁免功能)在保险合同规定的某些特定情况下导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时,由保险公司获准,同意投保人可以不再缴纳后续保费,保险合同仍然有效。比如在保险公司购买养老保险,投保人发生重大疾病(包括意外)时,那么余下的未缴保费可能都不用缴了,而社保还是要缴;
 
      三、成熟国家的社保也只能解决老年人30%~40%的生活开支,社保的基础性决定了它只是保障被保人在老年有饭吃,而不是有肉吃。如果要过上较好的老年生活,就要靠其它合理的资产配置了;
 
      四、国内未来实施遗产税和赠予税是大概率的趋势,这会让大量中产阶级的财富变为国家所有。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商业保险这一功能进行避税,因为商业保险所存的钱给受益人,而不是继承人,可以合理节税;
 
      五、在资金充裕时投保商业保险,抵抗不确定性的金融系统风险,对于企业家及高净值人士尤为重要; 

      六、社保对新药及一些进口的昂贵药品一般是报销不了的,而商业保险却可以报销; 

      七、社保先垫钱后报销,而商业保险多了一种补偿方法,先赔钱后治疗。通常人患病后,除了直接的医疗费用外,还会产生三方面的费用:后续消费品后续治疗费用、不能工作而失去收入来源费用、发生重疾后的后期治疗费用等。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