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旺,读技巧,影视热,追原著
新闻晨报2016-09-09 00:00:00 分享      
      世界读书日,哪类图书最受上海读者欢迎?记者从上海图书馆发布的阅读报告中获悉,上海读者阅读的最大特点,就是紧跟社会热点。股市大热,炒股实战类图书随之大热;影视剧热播,也会带动相关小说的大热。如《归来》、《狼图腾》、《平凡的世界》和《何以笙箫默》等都掀起了原著小说热;而去年是航空史上的“黑暗”一年,也让航天类图书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据介绍,上海市图书馆目前有效读者卡持有量达到310.8万。读者来源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体现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特点。2014年的图书外借量同比增长30%,达到5851万册次。2014年,通过与市教委签署的合作协议,全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生证直接作为读者证,少儿成为继青年读者群之外的主要读者群之一。

      有数据显示,成人读者中,青年读者的外借量普遍高于中老年读者。文学、历史、地理、旅游、医药卫生类图书受到各年龄层读者的普遍欢迎;青年人阅读经济类图书的比例远高于中老年读者,老年人阅读经典读物、人物传记图书的比例高于中青年读者。

      文学类图书中,读者的需求集中在中国文学与欧洲文学。悬疑小说、幻想小说不断为更多读者所借阅,近年来,网络小说与经典武侠总是占据流通排行榜的前列,但不可忽视的是影视作品带来的原著小说的借阅量增长,如《陆犯焉识》、《呼兰河传》、《霍比特人》、《偷影子的人》等。去年电影《归来》5月16日上映,5月下旬起,《陆犯焉识》的外借量开始上升,同时,市民数字阅读平台进行了严歌苓专题的推送。

      在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中,20-40岁的青年人主要外借的是幼教类读物,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再版多次,依然受到读者欢迎。一部父子亲情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掀起了收视狂潮和广泛热议,也带动了父子亲情类图书的出版和流通。40-60岁的中年人则更多借阅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如马未都讲收藏的各种图书;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对该类别中的象棋、太极拳、钓鱼等图书感兴趣,青年人则更多读《爱上跑步的13周》。语言、文字类图书也是相似的情况,青年人关注的是职场说话之道,中老年人对传统文化如钱文忠的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等感兴趣,像《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这本读物反而更受中老年读者的欢迎。

      而经济类图书中,20-40岁的青年人更关注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涂子沛的《大数据》等新兴概念的经典图书。40岁以上的中老年读者对炒股实战类的图书,比如《龙头股实战技巧》等更感兴趣。

      医药、卫生类图书中的养生类图书受到了各年龄层的关注,但不同年龄层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青年人阅读以母婴图书为主,中年人关注食疗等主题的图书,老年人外借较多的则是一些特定疾病针对性的图书。此外,由于2014年被称为航空史上的“黑暗”一年,航天类图书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