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市部分民非机构在构建“认知症友好化社区”方面作出新尝试。有关人士呼吁更多机构给失智老人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日间照护机构开设专区,民非机构组织家属活动,关爱失智症患者及其家人形式越发丰富,“认知症友好化社区”起步,但前路漫漫。
家门口有一家咖啡馆可以坐下来和其他患者家属互相倾诉各自的辛酸和不易,小区里的日间照护中心办起了面向失智症患者的特色专区……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家属把照护患者的心事说出来
“我已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 ,但我有信心把握好生命的宽度 。”不久前,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携手“有杯”咖啡馆开展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记忆咖啡馆”患者家属聚会,一位打扮得十分亮丽的老太太在现场说了这番话。据悉,她长年照顾患失智症的爱人,虽然身心疲惫,但她认为,只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自己就有了信心,此举得到在场20多位家属的共鸣。
据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总干事顾春玲介绍,“有杯”咖啡馆新近成为“认知症(失智症)友好机构”。“记忆咖啡馆”的活动形式源自荷兰,即咖啡馆为认知症家庭捐出一些营业时间,提供公益场地和咖啡,现场由志愿者引导照护者们在放松环境中相互倾诉,从而得到情感和社会支持。“不少照护者有自卑感 ,尚有很多家中无患者的居民不理解他们,所以我们倡导社区附近的各类企业率先成为‘友好机构’,为搭建‘友好化社区’作初步尝试,目前已有20多家。”
社区照护机构首开失智专区
除了在家门口关爱照护者外,失智症患者也渐受社区专业机构重视。静安区首家开设失智老人专区的日间照护机构——曹家渡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于今年5月开业,受曹家渡街道委托,该中心由上海颐家老年事业发展中心负责机构运营,并由上海第四康复医院提供医疗支持,面向社区内轻、中度失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康复护理服务
。目前已有两位失智老人在该中心享受服务。在该中心康复室,年近九旬的张阿姨每天下午都会使用OT综合训练工作台上的认知图形插板等工具,训练手眼协调功能。
为了让更多有潜在需求的老人了解此事,践行“认知症友好化社区”理念,曹家渡街道每周都会组织一些患有中轻度失智症的老人来此体验服务半天,并派专车免费接送。颐家老年事业发展中心社区关系总监纪俊表示,“颐家”工作人员每个工作日都会随“科普大篷车”走进各居民区,在提供健康服务时将此事告知社区老人,并与他们建立熟人关系 ,使更多照护者支持老人在家门口接受照护服务。
此外,该中心还根据实际需求推出每日8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服务时长,并将借鉴“颐家”江苏路街道护理站的服务经验开展上门服务。同时,该中心服务时长也可以半天起算,让家属获得十分灵活的“喘息”支持。
构建“友好化社区”尚需时日
虽经“试水”,但打造“认知症友好化社区”无法一蹴而就。顾春玲说:“我们不久前在某地区开展活动时,发现有不少健康居民对此漠不关心。另外,有关部门所提供的数据也不太准确 。有个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那里老年居民约有6000多人,可我们被告知患者总数不到百人。经了解,这一数据源自当地居委干部在3年多前开展的简单询问工作,其中部分患者已经去世,‘隐蔽’患者也不少。”
她表示,除了一些市民需改变错误认知外,专业机构也应开展更大面积筛查。如在组织老人体检时,把大脑认知功能初筛作为一项检查内容,再把失智症纳入社区慢病管理中,由社区医务人员为老人建立记忆健康档案,并在出具诊断报告的同时给家属提供明确具体的后续就医和 社工服务指引。这样既能统计出更可靠的大数据,也能使患者和家属都能获得相应的医疗和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