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养老服务业发展座谈会近日召开
—— 康乐年华总经理袁云梨发表演讲
2016-09-23 00:00:00 分享      

  9月22日,湖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副省长蔡振红主持会议并讲话。


  湖南是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大省,截至2015年底,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164.42万人,占总人口的17.17%。面对严峻的老龄化趋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发展,不断创新、深化养老政策措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试点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积累经验。全省养老服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但供给总量不足、民办养老发展不充分、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效益不佳等问题依然是全省养老服务要面临的问题。” 省民政厅厅长段林毅说,如每一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23张,和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庞涛介绍郴州康养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时说,“人口老龄化是客观存在,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需要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以融合的思想将“养老+”产业打造成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新的增长点的主攻方向。”


  座谈会上,民政部养老专家库专家甄炳亮、吴玉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蒋晓明四位专家认为,湖南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可供全国借鉴,他们分别就“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路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府角色和部门协同”“养老+:养老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巩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地位的实践与建议”“养老和医疗融合发展的实践与建议”等进行探讨,并为湖南养老服务业发展献计献策。


  吴玉韶提出,不能为了发展社会养老而遗忘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要制定家庭养老的社会政策,强化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不是说老年人上了60岁就必须要政府的特殊关怀。养老服务所做的工作是去弥补老年人逐渐丧失的功能,让他仍然能够过上跟平常人一样的生活。”


  唐钧表示,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保障体系,能有效解决全民养老问题的核心困惑与后顾之忧。


  蔡振红指出,湖南下一步要重点突破居家养老。强化顶层设计,吸引民间资本投向养老业,加快融合发展,强化居家养老,实施“养老+”发展战略,推进养老产业与生态、农业、旅游、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异地老年群体来湘“候鸟养老”。同时,推进“互联网+”、智能化养老,发展老年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开发信息化养老服务公共平台和管理系统。


  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云梨作为受邀嘉宾演讲中提成---医养融合发展实践和建议,演讲原文是这样的:



  尊敬的蔡振红副省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是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云犁。今天,省里在这里召开养老座谈会,这是湖南养老产业大发展的良机。我们康乐年华在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攻养老实体运营、养老行业咨询、养老产品服务配套三大板块,经历十载耕耘,到目前已在13个省、市运营了6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成为了省内外小有名气的养老行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借此机会我要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汇报一下康乐年华在医养融合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请批评指正:


  一、 医养融合的现状有喜有忧


  当前医养融合发展可喜在社会达成了广泛共识,其势已成,其时已至。专家学者频频发声,代表委员频频热议,中央领导频频批示,央地媒体频频报道,医养融合成为了一个热点词。去年底,卫计委、民政部联合部署推进医养结合。今年4月,国发【2016】21号文件要求各地要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紧接着,卫计委、民政部又印发了医养融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可谓政策密集出台,举措频繁出手。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落实较快,初步打通了养老院的医保壁垒,实行定额医保报销,开始在养老院设护理院,在日照中心设医务室,综合医院在养老院开设专职分支机构,养老院与就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双向转诊转护等等。青岛等地还做了从医保中划转一部分资金作为长期护理费的探索和试点。但是,各地落实的力度也不均衡,医养融合在有的地方仍是一件闹心揪心的难事。今年3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就讲了一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手续难批难办的典型事例。就湖南而言,也有喜忧两面。一方面,民政等相关部门对医养融合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宣传,就相关的政策落地也开展了大量调研论证,一些公办的福利院、养老院也纷纷办起了医院,例如长沙的一福、二福、三福都开办了自己的医院,民营的养老机构例如康乃馨好像也办了医院。医养融合在湖南也有了起步。但是另一方面,我省在政策的完善程度以及执行力度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从现有的医养项目来看,往往医是医,养是养,两张皮,真正医养深度融合的项目还是凤毛麟角。


  二、医养融合的实践还很艰难


  我们康乐年华在长期养老实践中深感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与养老服务现实需求极不适应,较早认识到只有走医养融合的发展之路,才能赢得养老服务业的未来。因此,我们在大力推行专业化、标准化、连锁化养老服务的同时,把医养融合提升到了首要的战略层面,率先行动,领先布局。当医养融合还没有形成舆论焦点、社会热点和政策亮点之时,我们就在积极协调、反复争取。例如,我们从2013年开始便以康乐年华无锡颐养园全体老人的名义给无锡市市长写信,反映老人们楼下看病、楼上养老的迫切心声和强烈愿望,得到市长的回应之后,又迅速邀请市长,市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到颐养园调研指导,现场办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疏通、一个部门一个部门争取,经过两年多的奔走努力,终于在颐养园成功申办了护理院。我们就是以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近年相继在湖北监利、江苏宜兴、邳州,河南周口、鹤壁等9家养老机构开办了护理院,实现了医养融合。此外,我们在指导运营养老项目时,也跟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反复呼吁医养融合的极端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在近一年来我们指导运营的养老项目中也基本实现了医养融合。遗憾的是,由于我们自身主观努力不够,我们在本省还没做成一个正真意义上的医养融合项目。我们想在自主运营的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开设护理院,由于审批手续、消防手续难以到位也只能暂时搁浅。双牌县社会福利中心养护院项目也才刚刚完成立项及前期准备工作。当前,医养融合说起来似乎容易,但是做起来还很艰难。让医养融合不再艰难,也许就是本次会议的目的所在、意义所在、价值所在。


  三、医养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国有句俗话叫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只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南的医养融会就很快成为湖南新的名片。下面结合我们的一些体会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必须走出医养两张皮的认识误区


  医养融合不能搞成医是医,养是养,两张皮,更不能搞成养老院+医院。养老机构的“医”更多需要的是阶段性的“医”,主要体现在前后两个环节,前面的环节是健康管理的环节,特别是疾病管理的环节(如慢性病的管理、饮食管理、生活方式管理、用药指导等),后面的环节是长期护理和康复,这是养老院“医”的重要环节,疾病治疗还是要依靠社会医疗机构而不是在养老机构配建一个综合性全科型医疗机构,要切实避免因认识不清造成资源浪费。养老机构医养融合的重点应该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康管理,二是长期护理,三是失能康复。


  2、必须形成三拳合一拳的部门合力


  当前,医养融合的大权由民政、卫计、人社三只拳头握着。卫计部门担心自己的医疗大权被民政分享,人社部门担心自己的医保被养老机构套取,民政部门埋怨卫计部门不放医政大权、人社部门不放医保大权,各自的担心理怨都有各自的理由和依据。如此一来部门合力难以形成。但是,这三只拳头抱成一只拳头,情形就会大不一样,养老机构养中有医就解决了老人就医的奔波之苦,医疗机构把治后康复转到养老机构,又会缓解医疗床位的紧张,而人社部门有了医养融合则避免了失能、半失能老人、慢性病等老人过度治疗和长期住院造成的过重医保负担,三方合力,三方受益、三方共赢。如何能使三方协调动作呢?有专家建议,成立凌驾于三个部门之上的老年事务部门,这在当前不大靠谱,靠谱的还是党委政府授权强化各级老龄委的职能,赋予其在医养融合工作中权威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3、必须制定医养融合整体规划


  医养融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医疗模式,要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起来,满足老年人群特殊的医疗、养老保障需求,这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我省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区域老龄发展规划,医疗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还应尽快出台政策,明确医养融合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以及行业监管标准等。


  4、必须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融合


  要尽快推进医保全省全国联网,加快解决老年人异地住院报销难题。要落实好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解决破除“鸡生蛋,蛋生鸡”的审批转圈,打掉阻碍护理机构发展,束缚医生多点执业等“土政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养需求,发展医养结合的新经济,更好地惠及民生。一是大力发展康复医疗产业,重点解决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群、残障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医养融合需求。二是要支持和要求医养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三是支持和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四是大力加强医养融合的职业培训,完善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设立医疗养老服务员岗位,提高医疗养老服务待遇。五是积极推进技术应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打造区域性医养融合信息平台。六是打破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利用的所有限制,让医养资源充分涌流,让医养活力竞相迸发。


  5、必须扶植民营医养融合养老机构


  省委、省政府要制定出相关扶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到医养融合发展中来,特别要改变政府包办机制,加大公办民营医养融合养老机构的扶植力度,采用民办公助的市场运作模式,一手抓扶植,一手抓规范。特别在医保进民营养老机构定点方面要一视同仁,甚至要给予更多的方便和优惠。


  6、必须尝试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失能半失能老人4000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越来越紧迫。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不少民主党派中央都在不停地提出建议提案,不少专家学者都在不断呼吁,期盼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使之成为我国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之外的第六大保险,从制度上根本解决医养融合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医养融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和资金保障。湖南敢为人先,建议我省率先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从制度定位、筹资方式、保障标准、鉴定标准以及与基本医保制度的衔接等方面起步,开启我省医养融合发展制度化、法制化进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民生所系,也是全社会的应尽职责。医养融合发展正是当前养老行业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使命。我们应该遵照习近平书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的指示,齐心协力把湖南的养老服务业迅速推向前进,造福湖南,引领全国。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