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卫横浦村老年农民董伯华坚持十年,市郊种植板栗首获成功
金秋时节,正是板栗采收的成熟期。在金山区金山卫镇横浦村14组老年农民董伯华的农宅边,成片的板栗园内,树枝上挂满了一个个绿中透着褐色的果粒,这些似拳头大小的果粒浑身是刺,下面裂着一个口子,露出了深红色的板栗。一些成熟的板栗不等到主人采摘,已掉落在树下,栗园内一派丰收的景象。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在上海市郊能成功种植板栗,全在于董伯华夫妇的一番辛勤。板栗虽在我国种植范围辽阔,但上海地区由于土质、气温等原因,未有人种植成功。而且,板栗树从小树种植,到盛产果实,一般需要4到8年时间,盛
果期可持续50年以上。
今年61岁的董伯华,2005年,从安徽滁州引进2000棵板栗树苗,在自己的4亩承包田内栽种。头几年,这小树苗水土不服,它既要地下水位低,但又不能缺水;它适宜于沙质土壤生长,而金山的土壤黏性加上盐碱,头几年就有一些树苗慢慢死去。董伯华面对困境,一方面学习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开挖深沟,降低地下水位,多施有机肥,改良土质,使板栗树慢慢适宜金山气候。但四五年过后,板栗树只长成一半。董伯华夫妇又在原 4亩的土地上,把中间成活的成年树往两头搬,形成南北各一亩的板园。
现在,已适应在金山气候中生长的板栗树,已有两三米高,高的已有三四米。它们在董伯华夫妇的精心照料下,从2013年起已进入了盛果期,这两年,板栗产量在逐年增多,今年亩产预计在300斤上下。
板栗树挂满丰收果,但采摘收藏也非易事。这浑身刺头的板栗采收方法有两种,一是待板栗充分成熟,口子裂开,自然落地,人工捡拾。另一种是选择果壳已呈褐色的果实,用火钳夹。今年59岁的女主人杨亚梅告诉我们,去栗园采收板栗,双手要戴皮手套,捡也好,树上摘也好,都要防栗果刺伤手指。采下来的栗果要一个个剥出栗子,这又是一番功夫。再说,这栗子看上去鲜红粉嫩,保管极难,不能晒太阳,要把它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一般一两天内,鲜栗子最生嫩可口。
为了将产下来的栗子在一两天内销售掉,董伯华夫妇俩每天从早晨到傍晚,都忙着去栗园料理。先是在栗园内采摘,再把采摘来的板栗剥去外壳,再拿到市场上销售,夫妇俩天天弄到深夜。董伯华表示,他家欢迎客户上门购买,平时,他们常在北区、海欣和山阳农贸市场销售,新鲜板栗肉质软糯,营养丰富,吃应时的鲜果,不要太好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