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公布怎影响国人
中锦整编_Cn2016-11-01 00:00:00 分享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公布 “健康中国”这样影响国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今后15年中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随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表示,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在重大疾病防治、医学科技发展和创新、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医疗卫生战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那么,未来健康中国的顶层设计将发生哪些变化?《纲要》将给公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主要健康指标比肩欧美  


      根据《纲要》,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中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约3岁,达到79岁。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用15年时间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3岁,可能性很大。“经济发展、医学技术提升、医疗政策及服务不断完善,对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具有促进作用。尽管2030年达标后,我国与美、日等国家仍存在差距,但只要整体趋势是前进的,就是进步。”


  具体来说,2020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目前的8.1‰、10.7‰和20.1/10万,下降至2030年的5.0‰、6.0‰和12/10万。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4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


  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张为远表示,通过积极防控,到2030年实现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双下降的目标没问题。他同时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公众整体健康素养较差,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纲要》全文专门用两章讲述体育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体现了中央号召全民参与,多方协作推动大健康事业发展。”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