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四个翻一番让学习成为养老方式
《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上海老年报 作者: 周慧静  2016-11-18 00:00:00 分享      

      终身学习理念更加普及、老年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学习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支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老年学习途径更加便捷……日前,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社会参与、资源融通、灵活多样、优质均衡、充满活力的现代老年教育体系,实现参与老年教育的人口达到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0%,倡导在学习中养老,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学习规模不断扩大


  在闵行区虹桥国际特产物流港里,每天进行的是干货贸易。同时,这里也是华漕社区学校挂牌的一个终身教育社会学习点。商场专门辟出了一间教室和舞台给商户们开展学习和各项活动,如老年人广场舞活动等等。


  类似虹桥国际物产物流港里的这一社会学习点,在“十三五”期间将全市遍地开花,通过依托高校、楼宇、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界力量,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就近优质的教学资源。《规划》指出,到“十三五”末,本市老年教育机构总数、老年教育参与人数、老年教育学习组织数量、老年教育学习资源等将比“十二五”末翻一番,老年人再也不需要彻夜排队报名热门学校和课程了。


  鼓励社会各方参与


  目前,上海不少社区老年学校都开设了关于金融常识及防诈骗的课程,负责授课老师并不是校方自己聘请的老师,而是由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派遣的理财师。怎么察觉合同中的虚假信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是否真的存在、非法集资的形式都有哪些等老年人感兴趣却又“云里雾里”的金融理财常识,在理财师口中化繁为简,令学员们恍然大悟。


  老年教育与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已为社会力量支持老年教育树立起了良好典范,这也将是今后老年教育发展的方向。《规划》大力提倡“鼓励社会各方参与老年教育”,这意味着,今后社会参与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个人和社会组织兴办老年教育机构都会受到鼓励,老年学员也会走出传统课堂,走进博物馆、社区文化中心等社会公共设施,真正走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求学之路。


  老师更多也更专业


  江联苹是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的一名英语老师,执教已有十多个年头。她用心执教,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路,还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以及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编写了《英语实用口语讲义》。大部分学员经江老师指导后,英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常常在出国旅游、志愿者服务中派上用场。


  老年教育队伍的师资力量薄弱始终是困扰上海老年教育界的最大问题,很多任教老师甚至仅仅只是社区中的热心人士 ,但“十三五”期间,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像江联苹这样有专业背景和长期一线教育的优秀教师将成为主流。目前,上海已经启动了市老年教育师资库建设。未来,本市还将发挥名师孵化作用,形成一批名师资、名团队;依托高校加大对教学骨干的培养力度,培育一批老年教育的专业骨干,通过市区联手,开展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招募各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学者、老专家、老教师、老艺术家志愿服务老年教育。


  ■四个“翻一番”


  ——老年教育参与人数翻一番。老年学校学习总人数达到120万;远程教育学员人数达到80万;老年教育志愿者人数达到5—10万。


  ——老年教育机构总数翻一番。新增老年人“社会学习点”300个;在实现老年学习点全覆盖的基础上,培育老年学习示范点500个。


  ——老年人学习组织数量翻一番。新增老年人参与学习团队、网上学习圈等各类学习组织10000个。


  ——老年教育学习资源翻一番。建设老年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构建上海老年教育普及教材四位一体模式,开发老年教育微学网站,拓展微课、微讲座、微学堂、微视频、微杂志等网上学习空间。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