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
宁波鄞州区五乡中学不久前迎来60周年校庆,近3000名校友共忆母校往事、畅谈同窗旧谊。名誉校友、上海曲阳社区百岁老人徐阿花在家人陪同下
,特意从上海赶来参加校庆典礼。徐阿花言语不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资助五乡中学,这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徐阿花是旅日侨胞,祖籍镇江,早在上世纪30年代,阿花与同去日本谋生的徐荣根(祖籍鄞县五乡)结为夫妻,徐阿花本姓周,婚后入乡随俗改姓了徐,夫妻俩夫唱妇随,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在东京撑起两间料理店。他俩在日本侨居几十年,有人劝他们加入日本国籍,但他们却说,“我们是堂堂中国人,何必加入日本籍”。老太太至今仍保留着中国国籍。徐阿花曾透露,她经营的饮食店从不用中国人做伙计,就要日本人给中国人打工,但如遇到有困难的中国留学生,她会很乐意帮他们。
后夫君不幸去世,徐阿花虽身在异国,但一直没有忘记丈夫的临终遗言:“日后如有能力,当为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于是,在1987年3月,徐阿花通过与鄞州区侨办的沟通
,叩开了五乡中学的校门,向校方捐资1000万日元(按当时汇率相当于30万元人民币),这笔爱心款用来建造了一幢4层的教学楼,计1536平方米,学校以她夫君的名字命名为“徐荣根教学楼”。教学楼1988年3月落成,内设图书室、实验室、办公室和教室,是一幢多功能教学楼 。教学楼投入使用后,大大缓解了学校教学用房紧张的局面。
多少年过去了,老教师们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在大楼落成仪式上,大家纷纷向老太太表示感谢。徐阿花却连连摆手:“不要谢我,不要谢我,应该由我感谢你们,因为你们帮我做成了这件事,完成了我先生的遗愿。”2009年,五乡中学新校迁建工程竣工,念徐氏夫妇之贡献与精神,学校在新校舍中选了一幢楼,命名为“徐荣根实验楼”以资纪念,让学生了解此楼的由来成了新生实验教育的组成部分。
30年来,徐阿花曾先后十余次来校,并多次给学校捐款捐物,作为学校的教育奖励基金。1990年、1992年、1993年均向学校捐赠1万元人民币,1994年、1996年各捐2万元人民币,2007年捐赠10万日元……多次捐物的总额也在5万元人民币以上。虽然捐款数额不大,但这些钱都是从她积蓄中省吃俭用抠出来的,而她自己的生活却极其俭朴,每次来宁波,她住的是普通客房,如果随行的人多出一个,都是加个铺挤一挤。她以朴素的情怀、金子般的心灵赢得了全校师生发自内心的崇敬。
1994年11月,徐阿花教育基金会成立,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学子和奖励优秀学生,到目前为止已有20届学生、3000多人次获得过奖学金。1996年4月4日,徐阿花再次去校,追加2万元人民币,至此,基金本金达7万元人民币。
2011年,在海外漂泊了将近70年的徐阿花,毅然选择叶落归根,打定主意回国定居。她关掉了店面,变卖了房产,回归属于自己的家。徐阿花夫妇的事迹,在五乡中学校史陈列厅里,被放在了显要位置。一位和徐阿花接触十多年的校领导说,“别看她普普通通的,其实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她不是什么大老板,比起一些大慈善家来说,她的捐款不算多,但她同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