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重点工作
健康界2017-01-24 00:00:00 分享      

      在2016年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典型经验宣传推广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分享了两年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一系列成绩单,并对2017年的工作重点提出了要求。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两年来取得的五大成绩

      王贺胜表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开展两年来,各地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将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纳入医改工作,统筹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为: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有效增加了群众“获得感”;医疗质量不断改进,持续增强群众“信任感”;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全面增进群众“幸福感”;努力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平战结合做好儿童医疗服务,着力提升患者家庭“安全感”。


      他指出,尽管取得了不错成绩,但诸多问题和矛盾依然拦在医改路上。“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他强调,解决体制、机制结构性问题,将是一个长时间持续努力的过程。


      2017年的五大工作重点
      困难阻路,2017年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工作重点在哪里?又将在哪些方面深化和发力?


      1. 以建设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优化就医秩序。

      王贺胜强调,分级诊疗制度是五项基本医疗制度之首,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和就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能够有效地分流集中在大医院的患者,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战时状态”,起到“一子落下,满盘皆活”的关键作用。


      实现分级诊疗,强基层是关键。王贺胜指出,要建立相关机制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组成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联合服务团队,运用差异化支付方式建立基层就医机制;以推行日间手术为着力点,加强日间手术精细化管理,探索开展日间化疗等医疗服务,逐步建立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利益分配机制等分级诊疗政策保障。


      2. 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丰富服务内涵。

      在改善医疗服务中,重点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科学实施预约诊疗,三级医院在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分时段精准预约;二是持续提升医疗质量,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形成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同质化的程度;三是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四是药事管理保障安全,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为切入点,落实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加强药师队伍建设,加快药学服务模式转变,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3.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一是创新医疗资源调配思路,对可能出现的就诊高峰提前预判,科学调整门急诊、药房等人员,合理调配住院病床资源,设置专门住院病床调配机构,合理安排住院顺序和住院床位;二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理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院内急诊与院内其他科室之间的协同服务流程,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信息共享;三是创新临床路径应用,充分发挥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控制欲管理工具的作用,有效推动支付方式改革,并探索在药学、检验、影像、护理等专业应用的可行性。


      4. 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信息查询与推送服务,提供现代化的结算支付方式,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


      5. 以患者和医务人员为中心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加强诊区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力争实现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温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