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发布】从事养老行业需修炼内功
智库养老 作者:码子的小静2017-02-28 00:00:00 分享      

  老龄化社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龄化的国家,之后是瑞典、英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我国在1999年也步入了此行列,虽步入老龄社会较晚,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如今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传统的养老方式到养老行业的出现乃至兴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西方国家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则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上海市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20年)。传统观念与社会进步的矛盾,循规蹈矩与摸索创新的交替,一直伴随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起伏。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难以阻挡,全世界都在面临同样的困境。人口老龄化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将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我们的每一个社会成员,而人类对于老龄化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我国养老事业“未富先老”。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呈上升趋势之际,而在经济水平还处于中下等水平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在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存在着资源稀少、设备陈旧以及养老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传统家族式观念的原因,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我国城乡家庭日趋小型化,老年人同子女分开居住趋势越来越普遍。即便在农村,独生子女婚后与父母分居现象也越来越多。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形成了“421”型的家庭结构,作为独生子女父母这一代,一方面要抚养子女,一方面又要赡养老人,这无疑压上了沉重负担。过去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只是简单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上的生存需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在生活服务、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产生了更高更强烈的需求。老龄阶段是个身体异常脆弱的阶段,随着身体功能下降以及疾病缠身,老年人口需要更多的悉心照料以及专业的护理服务。高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往往需要更多的照护和医疗朋务,这将对中国当前有限的养老服务及医疗力量提出巨大的挑战。 由于各地区经济、科技、城市化发展以及人口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各地的老龄人口比例相差较大,目前呈现出了城市老龄化高于农村、东部城市高于中西部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的老龄化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认知改变,从以政府为主导到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转变,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应对的转变,从发展机构照料到长期照护的转变,从人海战术到智能化的转变,国内的养老行业发展也在默默地发生转变。在不断探索前行中,不论是已经深入行业多年的资深从业者,还是刚刚进入养老领域的新生代,都不得不承认,养老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完善,以往混乱的各种局面也在逐渐走向规范和清晰。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加深,随着养老服务市场的全面放开,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面对庞大的服务需求,当前养老从业者需要把握机遇,抓紧时间修炼内功,才能在不远的春天绽放异彩。学无止境,懂亦无止境,养老从业者们必须保持学习的态度,及时沉下心来反思和总结,或自学或借助专业机构培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能力。就如智库养老一直提倡的理念“懂,无止境”,希望各位同行能与我们在养老路上一路同行,积极进取。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