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介绍 专业养老,心生关怀。这里是中国专业养老资讯平台: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我们提供及时可信赖的养老产业资讯和养老咨询、策划、运营服务。
在国内,养老地产方兴未艾,但热度虽高却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国内的开发商多是出国参观借鉴养老地产的成功模式,使得国外的一些经典项目成为中国养老地产的样本。其实,目前国外传统的养老模式已被打破,滋生出许多新型养老地产模式,透过其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养老地产的未来走向。
1. 美国以房养老走在前列提到美国的养老地产项目,最有名的就是太阳城。在业内有个毫不夸张的说法,各个国家尝试养老地产的开发商,几乎都去美国参观过太阳城。太阳城的养老地产模式比较经典,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住宅形态,无论老人选择哪种住宅,就能享受室内和室外游泳池、网球、保龄球、健身和娱乐中心等设施。另外,在社区内还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也是老年大学的组成部分,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包括木工、缝纫等,甚至还有中国画。
不过,美国更让国内开发商感兴趣的是“以房养老”。“以房养老”诞生于美国,如今在美国一些地方,这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养老方式。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据了解,由于美国的房屋租赁业比较发达,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此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房主去世后,该房产可出售用于归还贷款。
2.欧洲自助养老打破隔阂最初,欧洲国家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不过老年公寓的设计往往让老年人感到孤独、与外界隔离。因此,一些国家开始尝试改变。在荷兰,有老年公寓尝试打破老人之间的隔离。比如在主楼的顶层设计一个公共活动区,包括有洗衣室、休息室、室内游泳池、健身中心和客房,由两架楼梯和多部电梯提供上下楼服务,使老年人有进行交流和锻炼的机会。这个老年公寓包括22个相互连接的独立单元。每一个独立单元都有一个起居室、书房和至少一个阳台。老人虽然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但从整个建筑空间处理来讲,老人能感到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融洽。
在丹麦,则是开始流行自助养老社区。虽然也是独享的公寓,但是老人们有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在自助养老社区,老人之间可以做更多的交流,他们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同事住在一起,一起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3.日本更加注重居家养老日本最初是建立大型的老年公寓。在日本,第一家都市型老人公寓是“京都老人之家”,在大楼的底层是一所中型公立医院,能够方便老人就医,解除他们最担心的 “看病难”问题。同时为了给老人更多的交流机会,老人之家的公共使用面积大约占设施的三分之一,老人们在这里可以下围棋、作茶道、打网球等。
不过,现在日本并不主张盖大型养老院,而是强调在自家养老,加强与社区互动。不少日本养老服务已在主推“小规模、多技能的社区养老”。在小型社区养老院中,床位在20—30张左右,但是有24小时的入住照顾服务、白天的日托服务和居家上门服务。还有一些养老地产是把老年人的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
例如在日本港北新城,是把老少户住宅(二代居)、老人专用住宅、养老公寓等镶嵌在普通住宅中。其中,老少户住宅指同一楼层中相邻或相近的两套住宅,或者同一单元内上下层相邻的两套住宅,其中一套为老人居住,另一套为子女家庭居住。老人专用住宅是指将普通住宅楼栋中的一部分套型进行适老年化设计,增加扶手、满足轮椅通行需求等。(文: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