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关于老年人新媒体使用行为分析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2016-04-29 00:00:00 分享      

  老年群体对使用新媒体意愿强烈


  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按照联合国的传统划分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一个国家、地区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就视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此可以说,我国正加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图片来源:原文


  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在年龄分布上,60岁以上网民规模虽比以往有所上升,但只占网民总数的2.1%。


  这一数值与我国老年人所占人口比重极不相称。在这仅有的2.1%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老年人,在使用新媒体上也存在较大差别。仅就地区差别而言,《上海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上海市网民中,60岁以上的网民占比为2.8%,比当时全国的1.8%高出整整一个百分点。


  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老年人普遍有介入新媒体领域的经验,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使用率很高。


  据《互联网与美国生活计划》的资料显示,在2005年,美国70至75岁老人中上网的仅为26%,但到2009年这一比例已攀升到45%。


  在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活动方面,根据保险公司AXA对11个国家的老年人进行的调查,西方的老年人上网时间长,涉及领域广泛。


  如英国老人每周上网时间约为6小时,84%的老人利用网络收发电子邮件,83%的老人利用网络收集数据,还有45%的老人通过网络安排旅游行程、订购机票等。


  有调查表明,中国老年群体对使用新媒体有着强烈意愿。2005年在济南和金华两地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参与调查的不上网老人有121位,但其中的70位表示想学上网,占57.85%。这与国内2001年的一项调查相互印证。在2379位接受调查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中,60%表示想学习电脑知识。可见,老年人中有上网意愿的越来越多。正如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接受采访时说:“老年人口对网络有特殊的需要,例如:他们行动不如年轻时敏捷迅速,因此更需要通过网络购物与亲友沟通,了解社会;他们容易产生孤独的感觉,更需要结交网络世界里的朋友,参与网络社会。”


  目前,我国老年人参与的经济活动、家务劳动、文化活动、人际交往等,基本围绕着社区进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老年群体通过建设网页,开通博客、微博,参与SNS虚拟社区、论坛讨论、QQ群、手机短信互动等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表达意见。2005年6月至9月,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对5000位中老年市民进行了上网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的上海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动因包括:


  娱乐( 61.4%)、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56.O%)、更加快速地获取信息( 43.7%)、学习新的知识( 35.8%)、和亲人联系(19.5%)、工作的需要(14.2%)和打发时间( 14.3%)。可见,就上海而言,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动机和领域是多种多样的。一项对上海、哈尔滨两地老年人媒介素养的调查也表明,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在搜索网页( 9.4%)、收发邮件( 13,2%)、网络聊天。( 7.7%)、浏览新闻(26.8%)、更新博客或空间( 6.4%)、网络游戏( 10.6%)、健康保健(22.l%)等方面,涉猎广泛。


  新媒体渐融入老年人生活


  新媒体越来越强地融入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拓展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领域和途径。按照传统社区老年人的活动划分,老年人利用新媒体的表现如下:


  1.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经济活动。


  传统意义上,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指离退休后从事带有报酬的职业工作。但在新媒体条件下,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有了新的含义。即,老年人不一定要从事实体劳动,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贡献,利用新媒体参与商品交易、网络购物、日常缴费等行为,都可视为新的参与社会经济的活动。


  2014年8月,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的上海网络购物调查情况显示:


  在469位(占总样本的15.7%)55岁至70岁的老年人中,有43%的受访者进行过网购。


  据某知名购物网站的数据显示,在该网站购物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已经达到175万人,其中130万人成功完成过网上交易。网上购物不但满足了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也为行动不便或不愿走进嘈杂商场的中老年人提供了便利。老年人通过网络可以参与如下经济活动:一是购买生活类信息,如定制天气预报、网络炒股、旅游查询等;二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如网络购物等;三是购买居家生活或养老产品,如以网络为基础的网上物流系统、网上支付系统、居家养老智能安保系统等。新媒体还能够帮老年人更方便地处理购物、交费和其他日常事务。


  2.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人际交往活动。


  2007年,上海的老小孩网站发起了名为“越博越酷”的全国中老年博客大赛。调查的数据显示:近70%。的老年人喜欢在博客上记录日常生活,表达情感思绪;80%以上的老年人每天要花上1个多小时的时间使用博客;90%的老年人会在浏览别人的文章后,主动发表评论,积极参与互动。这表明,使用新媒体的老年人将网络变成了发表意见、展现风采和充实生活的新的社交工具。


  我国离退休后的老年人,精神生活大多空寂寥落,一些老年人选择了通过接触新媒体来排解空虚,充实精神生活。老年人可以在网络上通过QQ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迅捷地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网络社区、智能家庭等新技术,还能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保持与家人、朋友间的及时沟通和联系。此外,有些老年人利用网络通过博客、QQ聊天并交友;有的单身老人通过网络聊天结交异性朋友。老年人依托网络拓展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摆脱了孤独感,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丰富了晚年生活。


  除了网络,老年群体在利用手机进行互动上,也体现了人际交往活动的多样性。2010年一项对上海市老年人使用媒体状况进行的调查中,410份有效问卷的结果表明:


  老年人在手机功能的使用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拨打或接听电话(96.9%)、发短信( 68%)、手机闹钟( 43.2%)、天气预报( 24.7%)、歌曲下载(12.8%)。


  这表明,老年人对手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打电话和发短信的互动领域,手机在老年人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人际沟通。同样,2012年一项对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的老年人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在总计895名手机样本中,超过50%的老年人经常使用手机,超过70%已使用5年以上,非智能机和智能机的使用比例均达40%左右。结果也表明,与其他媒介相比,老年用户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是“方便与亲友联系,使用便利,亲友影响/鼓励”。与人联系和情感沟通是老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不仅便捷地实现人际交流,还具有上网、拍照等实用功能,吸引老年人使用。可以说,手机对于老年用户而言,主要发挥了方便与他人联系的作用。手机的通话、短信等功能,对老年用户起到了结交朋友、缓解孤独的作用,是其社会交往、情感交流的新途径。


  3.利用新媒体进行文化娱乐活动。


  对于身体行动不便、灵活性下降的老年人,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另一条家庭娱乐渠道。老年人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活动,如,与网友下棋、玩扑克、打游戏,在电脑上看戏曲、听音乐、看视频等。这些活动给不便外出的老年人带来了特有的身心愉悦。老年人利用网络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社会参与的一种方式,这种参与将虚拟和现实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2013年5月,一项以上海市老年大学分校、社区学院学员和部分社区居民为对象的调查表明:


  多数老年人个人或家里拥有电脑和网络,且基本掌握电脑和上网操作技能,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间也不算少,但受访的老年人在网络上“学习”的并不多,超过55%的老年人上网学习时间不到2小时。原因是大部分老年人主要使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一项围绕长沙市五大城区老年人的抽样调查显示,217位老年人有19.4%表示经常上网娱乐,18.0%的老年人偶尔上网娱乐。另一项面对北京市16个区县、调查老年人网络获取养老服务的研究显示,在598份有效问卷中,对“您通过网络享受过哪种娱乐服务”这一问题的回答:在网上看过电视、电影、视频的比例为23.7%,上过论坛或通过网络聊天的为11%,在网上玩游戏的为16.7%,通过网上的交友网站获取婚介服务的为5.7%,曾经在线听歌或者在虚拟空间唱歌的为0.3%。可见,看视频、玩游戏、聊天、交友等用来放松的娱乐方式,占据了老年人网络生活的主流。


  4.利用新媒体进行社区志愿活动。


  面对互联网,中国老年人群体更多地表现出了对线上活动的兴趣。但现实中,也有不少老年人利用新媒体进行社区志愿活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如,上海的老小孩网站就以网络社区为依托,动员组织老年网友,参与线下的政府公益性志愿活动。从2003年到2009年,老小孩网站与政府合作,相继推出“扶老上网”工程、“百万家庭网上行”、 “科技助老”等活动。网站组织老年网民参与其中,从网友中招募人员,经过培训后以志愿者身份到上海的各个街道指导普通市民(以老年人为主体)学习使用电脑和网络。2003年就帮助近10万名老人学会电脑和网络技能。2011年12月启动的“科技温暖空巢”,就是让已经能够娴熟使用电脑的老小孩志愿者,去教不会使用电脑的空巢老人,让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与远在外地(或国外)的子女交流。


  5.利用新媒体进行其他领域活动。


  老年人除了通过新媒体拓展了经济的、人际交往的、文化娱乐等社会参与途径,还在远程教育、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利用新媒体与社会进行着联结。


  截至2011年末,我国有老年大学42991所,在校人数近495万人。老年电视教育和老年网络远程教育进一步发展。2013年5月,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老年人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


  医疗保健方面( 52.2%),其次是旅游度假( 30.9%)等生活娱乐方面。


  此次调查也表明,上海的老年人在利用新媒体学习内容上,从娱乐休闲的“花鸟鱼虫”、“乐器戏曲”、“体育秧歌”,到实用信息的“医疗保健”、“语言文字”、“投资理财”,涵盖了城市人群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也可见,新媒体与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融为一体。


  在利用新媒体进行自我医疗服务领域,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期待的新媒体服务内容,排名前5位的选项分别是:


  智能家庭医生( 52.9%)、紧急求助热线( 48.8%)、家政服务( 48%)、热线咨询(46.l%)、家用设施安全自检报警系统和家庭安全监护系统(二者均为40.2%)。


  这些数据从侧面表明,老年人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地利用新媒体参与到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安全服务和生活咨询服务等社会活动中。


  近年来,互联网上涌现出越来越多与老年群体养老服务相关的领域。有老年人利用在线中介、在线购物、在线旅游等新媒体服务,获得生活用品,找到所需要的养老服务资讯。在老年人尤其关注的医疗保健方面,一些老年人还通过网络寻医问药,与名医网友探讨病情,向医生倾诉自己遇到的身心问题等。由此,网络上的各类医疗保健信息,慢慢成为这些老人在生活中离不开的“私人医生”、“私人药房”。


  有的老年人还通过互联网进行维权,搜寻法律知识和政策信息,向法律专业人员咨询,并同其他碰到类似问题的网友进行交流。


  如,有调查显示,在老年人通过网络获取服务方面,选择获取法律知识和政策信息的比例为23%,曾经向法律专业人员咨询过维权问题的比例为10.7%,曾经在论坛上留言说明问题并等待热心网友解答的比例为6.3%,曾经同其他碰到类似问题的网友交流过的有3.5%。


  这些数据表明,熟悉新媒体技术的老年人,会越来越习惯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以进行相关社会领域的参与活动。


  文/郭恩强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本文系全国老龄办2014年度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成果

  该课题获得一等奖

  课题名称:数据新媒体条件下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领域、途径与方式研究

  项目编号:QLB2014A002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