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专业”何时叫好又叫座
快乐老人报2015-07-05 00:00:00 分享      

  


        全国第一所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5月27日在浙江宁波成立,目前下设护理、康复、营养等五个专业,计划招生450人,大专学历。在老年人口日趋增长的背景下,这则消息吸引了业内不少目光。然而,另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即便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人员非常匮乏,一些大专院校的“养老专业”毕业生涉足养老行业的仍只是少数。(采访、整理/本报记者彭臻玉)


       江苏首批“养老专业”人员都转行


       在宁波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成立前,国内类似“养老专业”散见于各地职业学院、医学院等大专院校,招生人数并不多。江苏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曾在2005年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开设了首个“涉老”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2008年有媒体报道,该专业首批14名毕业生中只有王雷和张桂霞两人最终留在养老院,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2009年6月,张桂霞也离开了这个行业,王雷则在南京允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下属老年公寓成长为“院长助理”。王雷当时告诉媒体:“如果有可能,未来我想成立一家老年服务管理公司,除了设立传统的老年公寓和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外,还可以定期组织老人外出旅游,帮助联系异地养老……”他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充满憧憬。5月30日,本报记者试图与王雷取得联系时,南京允德乐龄管理服务中心一名负责人表示,王雷早已不在该老年公寓工作了,去向不明。


       尽管首届“养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低于预期,但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招生并未停滞。近几年,该专业就读人数保持在二三十人的规模。记者在该校管理工程系网页上查询到,该系的“就业明星”中有数位“养老专业”毕业生投身养老行业。


       跟踪4年发现毕业生涉老越来越少


       对于“养老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石磊一直在留意。他2011年毕业于该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如今是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骨干员工。据其介绍,他2008年入校时班上共39人,2010年12月开展实习时,只有1人因特殊原因没有去养老行业。次年毕业时,班上有29人都选择了专业对口的职业。但1年以后,当他再次统计时,只有20人还呆在本行业,还有人“即将逃离”。


       5月30日,石磊告诉记者,和他一起毕业且进入养老行业的同学,在择业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长沙这3个地方。这两年来,在养老机构从业的人数基本保持了稳定,2013年8月,他统计发现有18位昔日同窗在各地养老机构工作,“到目前为止,仍有16人的样子”(如图)。


       在石磊看来,“养老专业”毕业生进入养老行业尽管不像五六年前那么排斥,但依旧属于“少数派”。长沙康乃馨老年呵护中心护理部主任罗丽萍也有同样的感受,据她介绍,该中心的护理人员目前仍以取得护理资格认证的社会中年妇女为主,而从正规院校“养老专业”毕业的护理员只有5名,占1/6。罗丽萍说,他们仍在加大力度扩展专业人才,以满足老人需求。


       “养老专业”班涉足养老人数


       2010年:38人

       2011年:29人

       2012年:20人

      2013年:18人

      2014年:16人


       65岁护理员照顾70岁大爷不稀奇


       不断扩容的老年人群,使得养老、托老服务的需求异军突起。据报道,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93万,而南京216家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2000多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大都是从周边地区过来的护工,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仅44%。


       护理人员年龄偏高也是养老机构面临的尴尬之一。65岁的邓仁兴,是四川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员。每天早晨5点半,邓仁兴起床将男厕所打扫干净,然后叫醒他负责的4位老人,逐个帮他们穿衣服。70岁的张大爷患有偏瘫,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邓仁兴要扶着他去上厕所,帮他洗脸刷牙,提醒他吃药,“一直忙到11点,才能休息一下。”邓仁兴说,他当护理员已有五六年,几乎每天如此。在这个养老院,护理员平均年龄在57岁左右。偶尔瞥见一两个年轻人,也都是行政人员。“护理员基本没有年轻人,我都算年轻的了。”56岁的护工唐茂秀调侃道。


       有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仅为43.5%。一般情况下,3个老人需要一个护理员,以此计算,中国需要1000万的养老服务人员,但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只有22万,符合资格的专业人才仅2万。


       “养老专业”人才为何留不住


       23岁的钟敏敏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营养专业大三学生,目前在宁波一家养老院实习已半年,实习期薪水2500元/月。半年前,她跟14个同学一起实习,现在有一半多去了医院、幼儿园、养生机构。


       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贾让成看来,有学历的专业人才不愿意去养老机构,以前主要是因为就业环境和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更在乎职业的社会认同度。他说,他们学校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在3000元/月左右,两年之后普遍能达到4500元/月,只要学生愿意,就业是不愁的。


       贾让成的分析并不夸张。四川南充市25岁的周家龄,目前在成都郫县颐园养老院工作已半年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她,是这里的一名一线护理员。但她一直没敢跟家里说真话,“没具体说干啥,爸妈要知道我每天的工作,肯定会心疼反对”。另外,今年25岁的她,一直也没谈恋爱,“没时间也没圈子”。最近,她终于向院长提出要调离一线岗位,想转到管理工作。


       刺激“进入”还需刺激“留下”


       对于老年人而言,“养老专业”的毕业生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23岁的李阳阳成为护工已经快两年了,如今的她在北京朝阳区寸草春晖养老院照顾着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尽管在学校经过了“理论加实操”的专业训练,也考过高级护理员证,真正工作后,李阳阳还是有些“头大”。每位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标准,每接触一位老人,都要去重新了解和适应。“比如喂饭,有的老人嘴巴比较小,有的意识不太清楚,喂法上都有不同。太深会卡到嗓子,太浅又容易洒出来,太快可能会呛到,太慢老人又着急,很多细节都要自己琢磨。”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刘蕴华说,现在养老院里的老人都希望能接触一些新东西。比如,到了长征纪念日,他们需要有年轻人来教他们唱歌和跳舞。在护理方面,有一些新的设备仪器,尤其是一些国外进口设备,很多说明书都是英文,就需要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加入到养老机构中来。其他包括心理咨询、医学与康复等方面的技能,都是“养老专业”学生更具备的优势。


       据统计,目前我国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仅32所、中等职业院校25所。近一两年,不少省份在出台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都列出了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的条款。而在一些学者看来,更重要的是刺激“养老专业”毕业生步入养老行业。比如,浙江省将制定养老护理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对于经过院校学习培训合格后进入养老领域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还将实行“入职奖补”制度。


      养老护理服务在国外


       澳大利亚:养老护理分为养老护理助手初级和养老注册护士、养老登记护士高级培训。护理助手的培训主要内容为基本生活护理,而高级养老护理人员还需要进行各类专职护士培训,如全科护士、临床护士、精神卫生护士、老年保健护士和心理治疗护士等,每类护士的职责相互不能替代,且要求所有护士需本科或硕士毕业。


       美国:该国护理协会于1967年规定从事养老护理的执业者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社区开业护士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到目前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养老护理人才梯队。美国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


       德国:养老护理人员主要是培训养老护士和养老助手,通过在校学习人文政治、社会、心理、医药及护理、工作方法及管理,再加上与理论时间一致的养老院实习经验,便可参加“福利士”国家资格考试,以获得资格证书。


       日本:日本老年人福利法针对养老提出了“介护”一词。介护培训主要通过学习基础科目、专业科目及介护实习过程来完成,基础科目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语等;专门科目为医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福利知识、家政学、介护知识。再由国家统一举行介护资格考试。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