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老者培训、适老房改造、科技助老等多种形式齐发力,帮助老人独立、幸福地生活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人家庭照料问题不仅成为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更对整个社会带来不小的冲击。“十二五”期间,相关部门在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培训、居室适老改造、科技助老等多方面为老人及其照料者提供支持和服务,让老人能更独立、更幸福地生活。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关爱:针对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多方服务
82岁的张老伯因为中风后遗症瘫痪多年,由于子女缺乏护理知识,每天的多次翻身成了耗时耗力的“大工程”,而张老伯也不得不忍受因不专业翻身带来的疼痛。经人介绍,张老伯的子女报名参加了颐家养老服务中心举办的“护老者培训”系列讲座,不 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迎来了居家护理员王师傅一对一的上门指导。“在翻身时,一定要借助失能老人本身的力量,要注意不要拖、拉、推,这样就不容易痛。”王师傅边说边演示,张老伯的子女在旁仔细观察和学习,终于掌握了技术要领。张老伯的子女说,这样的“护老者培训”不仅为老人减轻了痛苦 ,更帮子女减了负。
事实上,由专业人士来指导老人的子女、保姆等家庭照料者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与操作,正是“护老者培训”项目的初衷。2015年9月至今,上海颐家养老服务中心已为江苏路街道200名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者开展了相关讲座,并针对失能老人进行了入户指导。
目前,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正在上海全市13个区县、43个街镇有序推进,计划培训学员8600人。为进一步规范该项目的实施,上海市老龄办还编制完成了护老者培训项目市级统一教材《失能老人家庭照护必读》一书。
关心:科技化平台全方位为老人提供帮助
今年2月,王阿婆在康沈路附近迷了路,好心路人联系了浦东科技助老信息平台求助 。在拨打王阿婆子女及其所在居委的电话均无人接听后,接线员拨打了110,告知老人姓名、手机号码和迷路位置,随后迅速给王阿婆回了电话,让王阿婆原地等待民警到来。十几分钟后,接线员第二次跟王阿婆电话联系 ,并与赶到的民警直接通话进行了情况核实。在民警将老人安全送达后,该平台还对王阿婆进行了回访。
这样一通对老人来说至关重要的电话,浦东科技助老信息平台每年都要接听、呼出很多个。除了紧急求助外,该热线平台还具有涉及解答老人诉求、设备维修、家电维修、物业维修、代拨电话、叫车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平台月均呼入电话3000多个,呼出电话4000多个。累计在册老年人8.95万人,签约老年人2574人。
据介绍,全市像浦东科技助老信息平台这样的区级综合性为老服务平台已逐渐普及,由2014年的8个发展为现在的10多个。
关切:“适老化”改造帮助困难老人舒适生活
家住金杨街道的张国金老人已80多岁了,自90年代末搬至此地后就一直与儿子在毛坯房内生活。据金杨街道老年协会会长卢章林介绍,张老伯和儿子都罹患癌症,老伴早已过世,微薄的养老金远不够两人治病,所以房屋一直没有装修。“我们进去看过之后也很诧异,他家里确实困难。客厅、厨房间和卫生间都是水泥地 ,灶具、抽油烟机、热水器、淋浴器这些常见器具一样也没有,没有安装座式马桶,连洗澡水都是用一只塑料桶装的。”
得知这一情况后,金杨街道迅速启动了为张老伯家进行适老化改造的进程。刷墙、铺地板、安装家电……除了这些最常见的装修项目外,街道还帮张老伯在马桶和淋浴器边上加装了扶手 。看着崭新的居室,张老伯激动不已,连声说“感谢政府”。
适老化改造,是指对老年人居室的空间结构、家具配置、细节设计等作调整,以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2012年、2013年,居室适老化改造成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2014年、2015年,市民政局继续出资,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两家承接项目。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已有4000多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实现了居室适老改造。
“十二五”期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推进,除居室适老改造工作外,老年人助餐点建设所惠及的老人也在逐年上升。记者获悉,截至2015年底,全市新设了58个助餐点,超额完成项目要求。目前,全市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共计634个,受益人数达7.2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