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16 年1 月16 日,北京,一个小型养老问题沙龙低调举行。嘉宾来自政府、学界、高校、企业和媒体,每个人都曾是各大养老高峰论坛的主角。这是沙龙的组织者唐文湘的一次朋友圈聚会,探讨的话题却足以影响整个养老产业的基本走向……
图片来源:原文
养老“产业”与“事业”的争论至今莫衷一是。但这并不妨碍社会力量跃跃欲试,前赴后继介入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
普亲养老集团的掌门人唐文湘正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从2006 年开始,踌躇满志的唐文湘从医药行业转战养老服务业。他自掏腰包,从北京、上海、广州到浙江……大江南北,调研所到之处,仔细研究养老行业链条上的每一环节,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商机。
2008 年,普亲涉足养老行业之后创办的第一家企业在工商注册。当时的场景,唐文湘至今历历在目,“工商局的人对这个以老龄产业为经营范围的企业询问了半天,很是不解。”
然而,这却让他更加笃定了开辟养老服务业的判断。路怎么走?他自己一步步往前蹚。从招聘“海归”、吸纳各行业精英,精心打造自己的团队入手,唐文湘的第一颗“棋子”落在了海南的养老地产项目;随后,他又在琼海开辟旅居养老的试验田;接下来,普亲转战长沙,试水社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机构,并逐渐发展壮大。
在唐文湘看来,庞大的老年群体和现实国情,决定了单靠老龄“事业”兜不住中国老龄化的底儿。摸爬滚打十载,一路不懈探索,让他对老龄产业的认识似乎更加理性,在投资过热的养老圈里显得愈发冷静和沉稳。
改革如同弄潮,普亲在不断的“试错”中历练。
一浪高过一浪的养老地产投资冲动,源于地产商的惯性思维——挣高端老年人的钱。其实,“目前这一年龄段的中国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一辈子精打细算惯了,未必会选择这种养老方式。”在唐文湘眼里,这种商业模式值得商榷,“而真正有钱的老年人,选择理性而多样化,不太愿意为单一的房产埋单。”
“旅居养老、异地养老等方式,季节性很强,存在先天不可调和的瓶颈。”唐文湘多年前曾经在博鳌尝试异地养老基地。“一年只能营业三个月。冬天一到,十几个城市的老人涌向一地,接待能力经受严重考验。其余时间,又门可罗雀,经营矛盾不可调和,这样的模式还是有待探索和实践。”
养老市场的真正刚性需求在哪里? 2011年开始,“精准定位”成为普亲集团的核心战略,逐渐把焦点锁定在满足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区分养老需求的标准,不该是简单地以经济状况和年龄阶段划分,而应该以更为客观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来划分。”唐文湘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务之急是重点为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提供完善的社区及居家养老服务。养老市场必须进一步细分,因为企业不可能把养老的所有事情全部做好。”
唐文湘发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子女对家庭的支持功能进一步弱化。而劳动力的紧缺,造成居家陪护的保姆市场紧俏,为老人寻找一名合适而稳定的保姆难住了不少家庭,更遑论专业化服务。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毒保姆”伤害老人的恶性事件。
相伴而生的是,为这一群体护理服务的高风险。“高风险是绝对的,这就涉及护理机构和人员的专业化。”唐文湘指出,普亲坚持专业化发展,同时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如对老人身体和精神进行评估,还包括对老人家庭进行评估,“老人在机构面临的风险,在家里同样会遇到。有的家庭甚至直接把老人当成‘包袱’丢给机构,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加以防范。”
为防止越来越多的“养闹”出现,他建议,“应该设置相关的机构责任保险,否则养老服务企业的经营风险过大。”同时呼吁,“照顾老人的护理人员都是拿着最低的工资,用专业的方法为老人提供必须的各种服务,提高老人生活的质量与尊严,也为家属极大地减轻了负担。希望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尊重和舆论的更多关注。”
在养老服务业这条路上走的时间越长,唐文湘越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为企业生存和营利那么简单的事。“解决了失能、失智老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普亲所走的路,不仅希望能够满足社会养老的服务需求,更希望能尽到一份社会责任。”
“政府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3%-4% 的失能失智老人,以及一部分高龄、失独老人的养老责任主体,构建更公平合理的以完善基本保障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还应该尝试建立机制,让养老服务企业更加专业,更具规模。”让唐文湘深感担忧的是,不少地方在养老设施建设上,存在着或贪大求全、或盲目追求数量与覆盖率的问题,“动辄上千张床位的巨型机构频频刷新纪录。在没有足够强大的团队保障和风险管控能力前提下,这一定是灾难。”
这些年,唐文湘参观考察了不少城市(乡村)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居家老年服务中心,发现这些设施的使用效率偏低,可持续运行困难,而社区具备专业照护功能的设施非常稀缺,目前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照护老人的能力逐步弱化,社区小型化机构的需求强烈。“目前我们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也需要‘转弯’了。”
这也促使他萌生了探索社区小型化专业化机构的念头。目前,普亲集团在长沙市和海口市已建成多所小型化社区专业化失能、失智养护机构,辐射周边多个社区。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以中心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小型化机构为主体、以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居家”的城市失能养老服务体系,并与医疗资源进行有效嫁接,形成了养老服务领域独特的“普亲模式”,同时,普亲也正与江苏张家港,山西太原合作进一步探索模式的复制。
2015 年初,唐文湘成功入选“2014 中国慈善推动者——年度服务创新推动者”之列,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养老服务业从业者,受到中国慈善联合会表彰。而这一切,于唐文湘和他的普亲集团,只是小试牛刀。
未来几年,普亲还将延续这一逻辑,致力于探索构建规划布局更合理,运营服务更可持续的多层次服务设施与运营模式的高效结合,尝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综合解决方案。站在行业的前沿,普亲还积极地呼吁政府和行业凝聚共识,力主行业更加系统、理性而高效地规划布局养老设施,更加精准地优化政策,鼓励更多的力量汇聚合力,让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及社会养老保障更加完整和可持续,力争惠及更多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