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民政局启动关爱空巢老人行动
徐州市民政局
2017-01-13 00:00:00
分享
养儿防老,本是乡土中国的伦理基石之一,只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这些年变化得如此迅猛。城市化加速了传统社会的解体,当子女们已去其他城市打拼或者与自己分开居住,被留守的父母们何以依靠?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1月11日,市民政局启动以“陪伴是最珍贵的礼物”为主题的温暖徐州关爱空巢老人行动。本报记者跟踪报道,记录了几个空巢老人的生活情态。
我们希望,这组报道能够提醒那些在外的儿女们,辛劳之后,多感念一点父母养育之恩,记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更希望,社会各方能够一起关注这些在时代夹缝中令人心疼的老人们。
“老头子偏瘫十几年了,都靠我照顾”
民馨园小区,位于鼓楼区西苑中路,今年79岁的刘女士和老伴孙师傅就住在某单元4楼。每日买菜、做饭、伺候老伴,是刘女士的主要任务。
“老头子偏瘫十几年了,都靠我照顾。”刘女士的右腿骨质增生,经常疼痛,走路也一拐一拐的。但即使这样,她早晨起床,仍要先给老伴穿衣,帮助他洗漱。然后,她要准备两人饭食。
她的老伴一会看不见她,就要喊她几声。刘女士有些嗔怪地说,老伴耳朵有些背,她答应几声,老伴还在喊,如果她不及时去,老伴会一直喊,而且会生气,她就只能满手的白面或者放下手中正清洗的菜,去看老伴还要哄他,像个孩子一样。
“我就像他的拐杖,我在身边他才能踏实点。”刘女士说,十多年前老伴脑出血,手术后左半身瘫痪。从医院回到家后,老伴起居都要刘女士照顾。洗脸、洗脚,脱衣、穿衣,擦身、洗衣。“一次没看住,他直接倒浴盆里,脑袋呼呼冒血。”刘女士还要经常给老伴清洗被大小便弄脏的衣服,一刻不得闲。尤其是孙师傅发烧感冒,刘女士一夜会被喊醒好几次。
去年下半年,孙师傅身体好转,可以站立甚至能拄着拐杖慢慢挪动了。刘女士感觉“轻松”多了。
为何不和儿女一起住?刘女士感慨:几个孩子也不容易。刘女士和老伴共有四个孩子,但两个老人知道孩子工作辛苦、收入又低,每周或者隔一周,孩子来家看他们,也不会要求孩子帮他们做家务、打扫卫生。
但刘女士也感叹,每日照顾老伴就耗尽了她的心力,实在没有体力拖地、擦窗。逢年过节,好不容易一大家人聚齐了,刘女士也不会在家弄饭吃。
至于原因,刘女士说:“我实在没有体力打扫,就让一家人到饭馆吃。吃过饭后,孩子们都各回各家,呆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
不遇到特别的困难,一般不会麻烦孩子
a 调查
今年81岁的纪老先生和老伴,也住在民馨园小区。
纪师傅老伴患有糖尿病、脑梗塞等慢性病,经常头晕、憋闷,腿脚无力,忘性大。纪师傅说,他一刻也不敢离开老伴身边。“去年就住院四五次,都是我照顾。”每日,纪师傅的日常就是买菜做饭,给老伴买药、陪老伴看病等。但年事毕竟已高,走几步就喘不上气,只能走走歇歇。
纪师傅说,他明白几个孩子工作忙,不遇到特别的困难,他一般不会麻烦孩子。过年了,他会和老伴轮流到孩子家转转,但不会在孩子家住,他怕给孩子添麻烦,也觉得住的不习惯。
虽然春节临近,但铜山区板桥村仍是一片寂静。偶尔在孩子们上下学的时候,村子里才有稍许的热闹,爷爷奶奶们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孩子,在仅能容一辆车通行的水泥路上飞奔。这座典型的苏北村庄,在过去十年中一点点丧失自己的活力。近八成的青壮年外出工作、学习,老人们带着孩子留守在故土之上。
“早上起来做饭,送孩子上学,回家后下地干活或者处理家务,做完中午饭再接送孩子,下午基本上做不了什么事,4点钟左右还要去接孩子,回到家就没办法出去了,要照顾他们。”村民赵先生总结,一天几次往返学校,对空巢老人来说,最熟悉的道路就是去学校和下田地了。
传统观念束缚居家养老的尴尬
我们把目光再回到民馨园。
民馨园社区有人口6500多人。60周岁以上老人约300人,三分之二为空巢老人。能不能采用居家养老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居家养老是比机构养老更为当前老年人认可的养老方式,全市多个社区都已建起居家养老服务站。但由于社区事多人少,也无专业从事为老年人服务的人员,因此许多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早已搁置。
以民馨园社区为例,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5人,每日在社区服务中心办事的人络绎不绝。“从生到死的各种证明,都在社区办理,遇到政府出台一些重大政策,更是忙的焦头烂额。”民馨园社区主任张振霞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对社区老人的关注工作也不能放松。
张主任说,社区民政专干会经常到空巢老人家里了解他们的需求。社区也会经常组织活动,比如过年一起包饺子,每个月请市区各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办健康讲座并为老人免费量血压等。
但张振霞明白,社区做的这些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她举例,社区内一对90多岁的夫妇,原本有三个儿子,但其中两个儿子去世,目前两位老人单独住在小区。老两口中,老太太双目失明,只能靠老先生照顾。但老先生走路也哆哆嗦嗦,不知什么时候就倒下了。张振霞说,他们会上门看看情况,也会打电话问候老人,托付老人的邻居关照下,但老人的生活需求还是有些不能满足。
如果是独居老人,突发状况更是防不胜防,甚至是致命性的。
今年88岁的何老太,独居多年。老人平时身子骨还可以,还经常在小区里散步。去年12月29日,老人在散步时突然摔倒。邻居发现后,将她扶回家里。当时老人还没觉得严重,但没想到,她一躺下,起不来了,连电话也没法拨打。原来,老人腰椎受伤了。一天没有吃喝的老人,已经没有力气呼喊。
幸运的是,隔日,徐州市枝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员工到她家里上门服务时,发现状况不对。工作人员发现老人房门虚掩,但敲门后没人回应,就走进去看看情况。发现老人受伤,工作人员立刻联系了老人的孙子以及120救护车。然后陪着老人的孙子,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
“多亏老人享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否则后果真不敢设想。”民馨园社区张振霞主任说,他们社区也建立了居家养老站点。但社区人手不足,也没有专业技能,有些老人也不愿到居家养老站点活动或者吃住。养老站点的运转并不顺畅。但自从社会力量进入提供居家养老上门,社区感觉负担减轻了很多。
记者注意到,此前有报道称,徐州地区自2009年起开始推广居家养老模式,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800多个居家养老站点的建设,主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实现100%覆盖。
不过,很多居家养老服务站点陷入了尴尬局面。一座站点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养老设施是好事,关键是还要考虑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很多老年人即便到了80多岁,能做饭、能走路都不会掏钱购买服务,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就是不会过日子,传统观念还在束缚着他们。在这种观念下,很多人不愿也不敢走进站点。”
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他们为了保证站点的成活率,采取了公建民营、引入外部资源等方式。
社区力量能否破局?
2016年7月,徐州市枝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始为民馨园社区内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服务对象的要求是,75周岁以上收入低于1千元以下的空巢老人。”该服务中心的副经理孙学礼告诉记者,他们主要负责鼓楼区和泉山区的部分老人,涉及2000多位老人。鼓楼区内的农村,也有护理员上门服务。目前,他们给服务对象一个月提供6次服务。主要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洗衣做饭、擦地擦窗,剪指甲盖等。
“老人的孩子有的都不会给老人剪指甲,所以有的老人把对孩子的思念,转移到我们工作人员身上了。”孙学礼说,他们工作人员发现,市区居住的老人,基本不缺吃穿,主要缺陪伴、缺关心。
孙学礼说,几个月来,中心的人员已经紧急救助了三位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何老太是其中一位。住在王场小区的独居老人黄老太也经历过惊魂一刻。去年9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人员到何老太家中服务。但工作人员看到,黄老太坐在床上正在发抖抽搐。工作人员现场给她量血压发现,老太的血压升到220。工作人员让老太平躺后,赶紧给她手指放血,然后给老太儿子和120救护车打电话。抢救的医生说,如果老太被送来再晚点,可能就不行了。
孙学礼说,市区老人的子女大多离得不远,在农村地区,儿女基本出去打工,很难定期探望老人。
“有些老人甚至吃饭都困难。我们的服务对象中就有一位老人,家里只有一张床,什么电器都没有。而且午饭就是一壶开水两个冷馒头。”孙学礼说,他们工作人员看着都心酸,但很多农村老人的困难没人知道。
孙学礼感觉,目前他们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的范围还是有限。“下一步,想以市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依托,调动社区志愿者,扩大服务范围。农村则以老年精神关爱站点为中心,覆盖更多老人。”
空巢老人,还面临哪些问题?
b 数据
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0.3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7.5%,与2011年即“十二五”初相比,老年人口占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净增36.9万人。老年人口当中,空巢老人占比达到50%,8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31.2万人,百岁老人有662人。近三年,江苏省十大寿星中徐州占半数左右。我市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百岁老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幅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
资料显示,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老年人口已达1648万,占户籍总人口21.36%。随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年人面临着失能风险带来的长期护理需求与社会保障力度不足的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c 分析
泉山区奎山办事处奎园社区是个老旧小区,据了解,整个社区一万多人中有两千多名老人,其中过半空巢。“空巢老人的精神状态很差,普遍的表现是不太合群,他们关注的话题只有子女、就医,而非空巢老人的话题多半围绕游玩、文体活动。”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社区老人王女士这几年的感受十分强烈,她今年62岁,几年前儿子工伤去世,留下一个孙女。“每天除了送孙女上学,就窝在家里种花种草。”王女士说,他们夫妇俩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孙女的身上。
徐州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赵后峰在多年的观察中发现,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的已经是普遍现象,“年龄大,体质弱,很多事情无法自己处理的时候,他们对儿女关怀的需求就越来越强烈。”
而在农村,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农村青壮年外出,所带来的治安问题。家住铜山区利国镇的老徐说,自己家里养的家禽经常丢失,去年就遇到几个年轻人用网抓鸡。“很多时候,村民们即便有财产损失,如果不是太大,就几百块钱,也不会报警。而且搞小偷小摸的人,基本都是附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
“空巢老人的安全问题确实不容忽视。”赵后峰说,他此前曾遇到一起案例,一名三十多岁男子酒后强奸九旬老妪,造成老人受伤。“如果不是空巢,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就在2014年底,邳州市炮车镇刘口村发生一起命案,84岁的张老太被73岁林老太杀死。据了解,两位老人都是独居的“空巢老人”,两人还是“叔伯妯娌”。邻居称死者张老太“好骂人”,可能因此激怒了林老太而惨遭杀害。
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此前曾对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做了一次调查。随机抽取徐州市253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的结论是:徐州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空巢老年女性。
研究表明:徐州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和抑郁,并且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焦虑。抑郁症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可导致严重的情绪异常。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农村养老机制不完善,空巢老人更加依赖儿女提供的物质帮助、经济帮助和情感支持,如果子女不经常探望老人,或者与老人关系较差,继而出现消沉抑郁、对生活不满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是多数“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使不少“空巢老人”正面对或遭受心理危机的困扰。
采访中得知,空巢老人除具有一般老人普遍存在的“黄昏心理”和“自卑心理”外,还拥有心境凄凉的“空巢老人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由于“空巢老人”往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而没有子女和子女关爱和照顾的缺位,更使得这些老人郁郁寡欢,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常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
“老年空巢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主要还是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健全完善。”赵所长说,这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尤其是精神层面,孤独寂寞、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缺乏精神慰藉。
专家:家庭的责任不可忽视
社会学家黄老师说,解决空巢老人现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观念,区别对待。养老是一个公共产品,国家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上,应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但从眼前来看,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空巢老人现象越严重,而且血缘与地缘关系高度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探索出由亲戚、邻里、社区之间的互帮互助网络,以村为单位,建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经济条件好的村,可以采取村民拿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方式,建立一个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场所。
赵后锋说,在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上,家庭的责任不可忽视。“现阶段,单纯依靠政府全面解决养老问题不太现实,所以子女在养老方面仍然要起到主导作用。”
记者注意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任务部署。省“十三五”人社规划也提出,探索建立个人、政府等多方分担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此前,南通市在全国率先进行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通过“政府补助+个人适当缴费+医保统筹基金+福彩公益金”四源合一的模式来筹资。
着力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d 措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着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养老保障方面,2015年底,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36.49万人,人均月养老金水平达到2245元,人均比2014年增长199元。全市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93.9万人,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105元。全市有6.1万名贫困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老年人社会救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有3.4万名五保老人,五保供养标准达到当地上年度农民纯收入的50%。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调整到每人每月1223元。
在医疗保障方面,2015年,老年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全覆盖,参保老人医保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9%。市县两级资助全市53.3万名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参加新农合,参保老人住院费用县镇政策性补偿比例达到75%、镇村门诊补偿比达到50%。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政策全面落实,新增1.6万份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
而养老服务方面,2015年底,全市各类养老机构255家,床位总数5.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2.7张。其中,全市有农村敬老院148家、床位2.7万张,全部达到星级建设标准。2015年,全市建成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6个、普通型居家养老服务站219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29个、老年人助餐点159个,但整体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主城区有2427名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在惠老实事方面,全面落实高龄老人尊老金发放政策,100岁及以上每人每月300元,90—99岁每人每月100元,80—89岁老年人每月30— 50元。在全市开展“安康关爱行动”,全市有72.6万名老年人办理老年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覆盖率达到42.1%,赔付率达到64.9%。开展“黄手环”关爱行动,免费为市区记忆力衰退和易突发疾病的老年人订制个人专属手环,年发放“黄手环”4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