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资源缺“兜底线”须借市场之力
安徽日报 2015年10月26日 09:522015-10-26 00:00:00 分享      

      公办养老难进入,民办养老缴不起,养老遇到“两难”


  近日,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的张加忍正在为养老问题犯愁。张老今年70岁,老伴常年患病,子女在异地工作,老伴的起居都要靠他照料。他说:“我和老伴不够条件到公办养老院,若到民办老年公寓居住,又没有经济能力。 ”


  数据显示,安徽省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1000万人,但各类养老床位只有30万余张。能顺利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尚属幸运。霍山县有37万人,而霍山县老年公寓是该县仅有的公办老年公寓,住了105个老人。公寓负责人沈万青介绍,这些床位对于全县的老人来说是杯水车薪,公办养老机构的数量太少了。


10月23日,在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的敬老院里,老人在亭子里下棋聊天。 安徽日报 记者 温沁 摄


  公办养老机构数量较少,床位空置现象却依然存在。近日,记者走进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养老院,只见一排空旷的房子,却见不到几个老人,显得十分冷清。院长李家乐告诉记者,这是一家公办养老院,日常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他在此工作7年,眼看着入住的老人越来越少。“只有本地户籍的‘五保’老人才有资格进来,外面的老人进不来。 14间房子住了4个老人,的确有点浪费。 ”


  当前,看似有多种选择的养老,却变成了老人的“两难”选择。公办养老机构虽然费用较低,但是各地都设置了进入门槛的条件,比如:没有亲生的或抱养的子女,年纪大或失去了基本的劳动能力,而民办养老机构收费较高,动辄每月2000元以上,挡住了一大批想进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们。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认为,老人想进养老机构却进不来,给老人所在的家庭以及社会都造成了负担,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同样面临着困境。一方面,养老机构招不满人,就会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长此以往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空置的养老资源不用,则意味着资源的浪费。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经济师孙韩认为,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服务供不应求。政府面对养老难题可以考虑实施 “两手抓”。一方面增强公办养老力量,兑现“保基本、兜底线”责任,另一方面要大力抓社会力量养老。


  公办养老量少缺人才,民办养老经营艰难,养老服务体系“体弱多病”


  9月30日,记者来到霍山县老年公寓,正值中午开饭时间,每个老人分发三菜一汤,老人们吃得其乐融融。 93岁的项永柱老人,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无儿无女。他告诉记者:“老年公寓的朋友多,还有人说上话,比一个人在家里住要好得多。 ”


  虽然霍山县老年公寓是该县公办养老机构的“独苗”,但是发展也很困难。 “养老公寓部分靠政府拨款,其余靠自筹,经费长期紧张,只能基本保证日常运转。 ”沈万青说。


  今年,为满足养老需要,霍山县政府正在扩建一个拥有200张床位的老年公寓。但是,对于能否招到专业护工,沈万青表示了担忧。他说,养老公寓急缺护工,每月2000元工资很难招到人。 “其实,这个收入在当地并不算低。我们只好降低要求,招聘有爱心、身体健康的人先入职,再进行专业培训。 ”


  较之于公办养老机构缺少专业人才,民办养老机构遇到的困难更多。在合肥市振亚老年公寓,住满了300个老人。公寓负责人姜文学介绍,每个房间住两个老人,每月费用2500元。 “我们是合肥入住率最高的民办养老公寓之一,但是经营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


  在合肥市49家民办养老机构中,入住率高、经营良好的只是极少数。姜文学说,给工人每月开3000元的工资,仍有人嫌收入低离职。伙食、房租等成本年年增加,除去开支后的利润并不乐观。 “我用以前办诊所赚来的钱,加上借贷的钱,投资600万元办这个养老公寓。每月的银行利息都要6万元,每月的利润只能抵贷款利息。 ”


  合肥市九久夕阳红护理院是一家经营较好的养老机构,护理院负责人谢玲透露,幸亏有区政府的补贴,否则很难发展到今天。 “护理院租政府的房子,按照市场价每年需要缴房租190万元,区政府对我们有支持,每年只需缴纳20万元的房租。 ”


  目前,我省民办养老机构有300余家,尚处于起步阶段。房租、人员工资、伙食成本是养老机构三大开支,且成本逐年提高。由于管理经验不足,运营模式待完善,跟有补助的公办养老院相比,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处于艰难维持的状态。


  转变养老观念,公办民办“两手抓”,化解养老困境


  近日,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的祁连生担心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会被人指责,说他不孝顺。他无奈地说:“我常年患病丧失劳动能力,被政府纳为低保和大病救助对象。女儿又在外地,我也没办法照顾老母亲。 ”


  合肥青山养老公寓运营两年来一直未住满,院长胡翠萍十分着急。她说:“社会上还存有养老偏见,一些老人不愿离开家门养老,而部分年轻人也不能接受让长辈住进养老公寓。 ”


  “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除了自身硬件和服务等不足外,养老观念也是重要的原因,一些陈旧的思想还束缚着现时代的养老观。 ”王云飞认为。


  针对部分养老院存在闲置的情况,包河区政府准备重新整合辖区内的几所公办养老机构,让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出公办养老的兜底作用。对此,孙韩认为,政府在盘活原有的养老资源基础上,也要激发社会力量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促进养老多元化的发展。针对养老机构的社会公益性质,以及其投资大、资金回收慢的特点。姜文学建议:“政府可以提供养老机构房子,购买社会化管理,走市场路线。这样可以减轻民办养老机构的负担,也提高了社会服务效能。 ”


  目前,安徽省各地加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创新力度,提高各类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补贴资金,对新建、扩建的大小不同的养老机构给予补助。比如,合肥市对床位数10张以上、300张以下养老机构在正常运营1年后,按每张床位2000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床位数3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正常运营1年后,按每张床位5000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


   “养老产业愈加成熟,养老难题将会逐渐化解。 ”孙韩介绍,按照《安徽省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15年底,安徽省将新增各类养老床位16.2万张。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