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方式养老传承增值一个都不能少
都市时报2016-06-20 00:00:00 分享      

        “还有几年要退休了,可要提前规划好未来的理财方式。”昆明市民刘先生在都市时报官方微信上留言,想通过2015昆滇理财博览会找理财专家给予帮助:他是一家大型私企的高管,家庭的收入、存款都非常丰厚,但是他对于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还是有些担忧——退休后生活水平不要下降,存款可不能蹭蹭蹭下降,还得给孩子们留一笔钱……根据刘先生的基本情况,对于该类群体,时报记者邀请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营业部南亚私人银行理财团队,来为其“诊断”。


  案例讲述

  故事主角:刘先生

  工作:私企高管

  年龄:55岁


  刘先生,55岁,目前是云南某大型私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年收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处于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结构性调整的到来,客户逐渐对自己的企业股权和家庭财富规划有了新的想法,理财需求也有了改变:1.计划三年后(58岁)退出企业经营,要求积攒足够的养老金储备;2.家里有一个儿子,已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希望未来能以合理方式进行财富传承;3.面对复杂的金融产品,希望给出3000万元的综合财富规划建议。


  专家建议

  1.养老规划服务:根据客户财务状况和生命周期理论,计算出刘先生夫妻58岁退休后到85岁的每年收支情况,将养老金总需求折现至退休规划年限(2018年),匡算出保证刘先生退休后生活水平不下降所需要的养老金储备,并计算出需要使用1000万元进行持续投资的养老规划方案;


  2.股权规划:目前刘先生所属企业规模较大,而刘先生本人的股权分配也较分散,建议刘先生通过经营分析和财务计算调整股权结构,出让一部分股权获得现金资产;


  3.财富传承规划:刘先生的子女工作稳定,不需要创业基金,建议刘先生通过建行进行“家族信托”设立,并设计子女领取传承资产的确定条件和年限,避免一次性传承带来的风险;


  4.综合财富规划建议:根据刘先生目前的资产情况,根据经济周期和资产轮动的预判分析,建议刘先生结合养老及传承规划,将资产进行大类投资产品的配置。根据刘先生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收益测算,3000万中建议拿出1800万元(60%)进行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600万元(20%)根据银行大类基金资产配置策略进行权益类及债券类基金的投资,300万元(10%)进行家庭保险规划,150万元(5%)货币类产品投资以保证流动性,150万元(5%)进行大宗商品及另类投资。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