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各城“腾笼换鸟”做大老年服务
每日商报
2016-11-15 00:00:00
分享
日前,民政部、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按照《通知》上的说法,这些“闲置社会资源”包括:城镇中废弃的厂房、医院等,事业单位改制后腾出的办公用房,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办公楼,以及转型中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培训中心、疗养院及其他具有教育培训或疗养休养功能的各类机构等。
实际上,随着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不断提升,在杭州的各个城区都有将这些“闲置社会资源”(如旧仓库、沿街小店、办公用地、服装厂、酒店等)改做养老服务产业的情况。
若干年后,进入中重度老龄化社会,近机构社区会像“学区房”一样抢手?
之前有报道称,预测随着中度老龄化和重度老龄化时期的到来,大约5-10年后,邻近老年服务机构的社区会像如今的“学区房”一样抢手。
到一些城市的老年服务机构去做调研,譬如在上海的银康老年公寓,就可以看到一种温馨的景象:退休后的“年轻老人”,每日里像上班一样准时到老年服务机构来陪伴高龄失能的父母长辈。他们既可摆脱长期照护中自己力所难及的繁重体力劳动,又能日日陪伴老人满足他们心理上精神慰藉的种种需求——这才是现代社会中更为积极的尽孝方式。
但是,如果养老机构离家很远,往返途中有种种不便,要日日陪伴老人尽孝心可能就很难实现。那么,从另一面看,家门口的机构也非常受欢迎,目前,在杭州“寸土寸金”的主城区有不少地方将闲置资源“腾笼换鸟”改做老年服务。
旧仓库转做日间照料中心,沿街小店做养老一条街
在拱墅区华丰社区,社区里的日间照料中心运营了很多年了,而这个地方,当初是华丰造纸厂的废弃仓库。
“当时这个仓库长时间被闲置、废弃,有的地方都倒塌了,到处堆满垃圾。”该日间照料中心相关负责人应玉兰说,随着社区老人养老需求增大,2011年起,社区与华丰造纸厂方交涉,改建日照中心。“华丰社区居住的大多是华丰造纸厂的老员工,老厂长很为我们华丰居民着想,同意为我们提供场地,后来再由社区和街道投资,建成华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期,后面还将继续利用华丰废旧仓库,推出面积300方的二期项目。”
除了老旧仓库,在上城区葵巷社区,还将沿街小店做成养老一条街。
葵巷社区有一个华藏寺巷,这条街70米长,曾经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店铺繁多,既有家电维修、旧物回收,又有卖菜小摊,甚至还现杀活鸡活鸭,店门口处堆放杂物,影响交通,店铺之间私拉电线,周边居民投诉很多。
2014年,小营街道回收产权并重新进行装修设计,2016年,这条街作为小营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重点打造集为老服务一体的五星级日间照料中心“温馨家园”,建筑面积700平方。自此,老人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社区活动“小洋楼”,而且在这条街上,有老年食堂、日照中心等,老人能享受日托、康复理疗、心理辅导、生活照顾等多项服务,还有理发、修脚、义诊、健康测试等免费服务。